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使之更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是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只有让那些阻碍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权和利经历割肉的痛苦,才能换得全社会的幸福
近日,笔者到某县的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里,办事窗口一字排开,看似可以“一站”解决。仔细一问,窗口办事员只接收报批材料,没有“拍板权”,具体审批还在有关部门后台串联运转,审批完了,再在这里交付结果。群众反映,办事跑的趟数少了,但审批时长变化并不明显。
这样的服务大厅实际上只是个收发室,审批流程、效率并没有优化提高。
客观讲,一站式服务大厅真要一站式办结所有审批事项,从目前来看,确实要求过高。但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无疑应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从基层反映的情况来看,要把简政放权“当头炮”打响,需要进一步做好的改革和工作还有不少。
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首当其冲。简政放权要到位,前提是划清政府与市场及社会的边界。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完善立法明确边界,是顶层设计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一些具体行政审批事项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不加快修改完善,也很可能会拖改革的后腿。比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对增强经济活力的“加法”甚至“乘法”效应日益显现,但前置审批事项过多日益成为一大掣肘,比如目前的《食品安全法》《消防法》等法律仍明确规定,前置审批许可后方可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优化调整部门工作职责,部门之间加强横向和纵向的协同合作,对于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比如电子口岸建设能极大提升通关便利化,但各地在推动中业务和技术上缺乏统一标准,各部门共享的项目和内容有限,要真正实现“一个窗口、一个平台、一个网络”,通关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验放”,协同合作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再比如,很多行政审批事项都由多个部门管理,要提高效率,各部门加强协同,改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还大有潜力可挖。
用技术手段提升效率的潜力也很大。一些地方推行的“全程办事代理”电子政务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群众可以上网提交办理事项,网上追踪办理进程,并根据办理过程和结果对有关部门评价打分,哪个部门不及时或者限时办结,就会得到差评,结果跟考核挂钩。使用这种技术手段,谁还敢“吃拿卡要”、拖沓怠慢?
改革改到深处是利益。简政放权要更深入推进,更关键的恐怕是政府部门要割更多的心头肉,放更多有利可图的权。现在剩下的一些阻碍市场活力的行政权力背后,利益格局往往更加错综复杂:审批事项附着的更多是部门的主要或核心利益,个人因手握审批权而存在的寻租空间越来越小,特别是一些权力,以部门“职能语言”表述甚至还有部门立法保护,要割肉放弃,难度更是可想而知。
以简政放权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使之更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是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只有让那些阻碍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权和利经历割肉的痛苦,最终才能换得全社会的幸福。
这种割肉,需要自觉的全局意识和自我革命,但仅此还不够,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制度的笼子、法治的力量,都要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方面,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力。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