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拍卖车牌以来,已有13.35亿元收入,其中今年上半年为3.35亿元。7月7日,在市政府常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财政局局长袁锦霞宣布了《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增量指标竞价收入资金管理办法》修订稿。根据修订稿,竞价收入收支计划应报市人大审议。袁锦霞透露,将从支出内容中挑选项目引入第三方评价,必要时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南方都市报》7月8日)
交通拥堵带来的现代城市病,让不少城市为控制新增机动车总量、缓解交通拥堵,而开始对私车牌照进行市场化配置,先后开始实施汽车限牌限购政策,有的还连夜“突袭”。随着拥堵病的“流行”,不远的将来或许会有更多城市出台“限牌”举措。
于是,这笔不菲的车牌拍卖收入,就慢慢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以上海为例,从1994年开始,上海市私车额度拍卖经历了从不公开拍卖到公开拍卖等变迁,其中从2000年1月起,实行私车额度公开拍卖,薄薄一块车牌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贵的铁皮”。实施拍牌20年来,车牌拍卖收入总计已超过300亿元!
车牌拍卖收入理应每一分钱都用于发展与“公交优先”相关的项目,用于补贴和支持公共交通,以降低市民出行成本,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实现“取之于交通,用之于交通”。那些已实行车牌拍卖收入的城市,也是这么向公众承诺的。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车牌拍卖收入支出的公布显然太过模糊化。
比如,上海市去年曾公布,2011~2012年上海市车牌拍卖收入共计118.12亿元,支出共计107.89亿元,支出主要用于轨道交通建设、公交购车补贴、公交优惠换乘补贴、老年人免费乘车补贴、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等。这样的公开很笼统,为何就不能公开具体账目呢?
广州拍卖车牌的收入是怎么花的,这方面也很笼统模糊,其中最大一笔4.3亿余元据称是用于公交行业综合补贴支出,此外还有1.65亿余元用于水巴发展,还有一些钱用于建设公交站场、购买汽车以及公共自行车等,有2003万元是用于新能源车补贴,不过这些公布都只是晒大的数据,没有细项支出情况。
无数案例告诉我们,公共资金如果缺乏阳光操作和有效监督,出问题的概率就会很很高了。如果仅仅是报个总数,笼统地交代下去向,显然满足不了民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我们不仅要有制度性保障,如广州市正在制定的《中小客车总量调控增量指标竞价收入资金管理办法》,更要由交通、财政、审计等部门对竞价收入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和审计。广州市将组织开展竞价收入资金绩效评价,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从支出中挑选项目引入第三方评价,形成报告并向社会公布,这还是不够彻底。第三方评价应该对所有支出项目都进行资金绩效评价,看看车牌拍卖收入的每一笔支出是否合理、恰当。
车牌拍卖收入支出不该再模糊化化了。车牌拍卖收入、支出接受人大审核监督、审计监督是应有制度之一,同时,每年的支出细账必须向社会公示公开,接受民众监督,使这些资金真正专款专用,而不是被挪作他用;更应实行第三方评价,以对使用情况进行绩效评估。
(责任编辑:张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