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没有意见信的走红 就没有厦大校长的回应?

2014年07月09日 07:09   来源:郑州晚报   杨兴东

  7月8日中午,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接受了某媒体记者的采访,他表示,该校女教师谢灵公开信指责的说法不实,不存在特殊待遇,并称已有教师举报谢灵“学术不端”。近日,厦门大学会计系副教授谢灵写给校长朱崇实的一封信在网上热传,她指责学校教工自助食堂常常无菜可吃,而校长出现时服务员马上端出丰盛菜肴,“教工餐厅的这件事本是小事一桩,不足挂齿,但由此反映了厦大官本位的严重程度和对老师人格尊严的践踏。”(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AA13版)

  就餐是否存在特殊待遇,在厦大女教授谢灵的意见信风行微博之后,厦大校长朱崇实终于面对媒体做了公开回应,否认了此事的存在。事实上,这封走红的信件早于去年6月18日,以电子邮件形式寄给了校长,但当时并未引起校长本人重视。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网络走红,就餐存在特殊待遇一事,可能难入校长的法眼,甚至不值得其回应。

  从舆情应对的能力来看,这是一种极其失败的表现。本来,一所学校职工食堂吃饭的事情,只是属于内部事务。教职工既然有意见,作为校长就应该倾听这种意见,并及时给出疏导方案。回溯此事发酵的全过程,校长除了逃避还是逃避,也许事情的真相真像校长所说的,“不存在特殊待遇”,但这番话为何不能早一点说出来,而非成为现在这种舆情围城下,看上去充满压力且不得已的表白?

  厦大校长朱崇实或许不明白,舆论关注的热情已非局限于他本人在吃饭一事上有没有享受特殊待遇,而是校长与普通教职工之间的沟通,何以要网络的轩然大波才能推动?根据澎湃新闻报道,连续几年来,厦大女教授谢灵均向校长写过不同方面的公开信,但这些信件,无一例外地石沉大海。甚至,根据谢灵的自述,现在校长的电子信箱已经对她实施了拒收。至于其他沟通渠道,对谢灵而言,就像一个双色球游戏,有机会参与,但无希望被选中与校长面对面交流。至于校方所说,这些年谢灵的意见反馈,校方均做出了合理回应。比如谢灵曾举报管理学院教师“学术不端”,学校不仅进行了调查处理,还令当事者进行了深刻的反省。那么,我们要问,事情既然如此,为何难以令谢灵信服?各执一词的背后,反映的正是厦大的教职工与校方之间的沟通隔阂。

  无法否认的是,就餐特殊待遇事件本可消弭于萌芽状态,将它推入公共舆论场的正是校长自身的表现。由此可以明白,围绕在此事上暴露出的官本位意识以及学校管理层与普通教职工意见沟通上的隔阂,已不是一句“不存在特殊待遇”所能轻松否定的。对校长而言,眼下最紧要的事情,远非斥责对方“学术不端”,反证自身的清白,而是沉下心来学会如何倾听民众的声音。唯有看清就餐一事背后的上下沟通障碍,以足够谦卑和谦虚的态度,反思己身的言行,打通教职工与管理层的沟通渠道,方能提升管理者在应对舆情上的能力,把矛盾化解于初始状态。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