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俐:大学,是学习的终点还是起点?

2014年06月26日 06:4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如果你以为上大学就等于成为了社会精英,就能改变命运,那就大错特错了。上大学或许可以提高个人素养,却不足以决定命运。人才交到市场以后,撇开学历、年龄、性别等等歧视之后,“你自己”才是决定命运的主体。

高考;大学

资料图片:考生们在心愿墙上写下自己的高考愿望。(图片来源:高考记录者 / 东方IC

  火热的6月,除去“冷门频出”的世界杯,还有一些事情可以把大多数国人的悲与喜“绑架”在一起,高考就属于这样的一个话题。以至于,和中国大妈“享誉”全球而荣获“dama”这个单词一样,高考也有了它的专属拼音词组——“gaokao”。

  时代在发展,今天的高考依然如故,它坐神殿遥指众生,它试图以两三天的密集考试考核学生肚子里所有的干货,而这个考试结果仍是很多孩子进入理想大学的唯一通道,也是改变人生轨迹的重要机会。

  通过高考,便是大学生。

  所有人都会告诉你,你必须得上大学,必须得这么做。因为考上了大学,你的生命“镜像”将会上演另一个世界。如果放到三十几年前,当被问及大学能否改变人生的命运时,想必大家都会不带犹豫地点头,点头的时候甚至恨不得把脑袋磕到地上。

  这几天,各个地方的高考分数陆续出来了。每个考生都在被亲戚和朋友们逼问着分数,就连“八竿子打不着”的七大姑、八大姨也致电慰问一番。然而,大多数人只是关心你是否考上理想的大学,却对上大学后,能够受到什么样的大学教育并不关心,或许他们也不知道。

  网上有这样一个段子很值得玩味,说的是中国学生是先努力学习考上大学,然后去玩够四年;而美国学生是先玩够了,再去大学努力学习。美国大学进门容易出门难,而中国恰恰相反。除了上课,就是吃饭睡觉打游戏……很多中国大学生的生活如放羊一般悠闲自在。而他们放松的这四年,恰恰是最能够积蓄人生黄金能量的四年。

  宽进严出,一直是美国对世界输送人才最引以为豪的政策。他们在给学生提供就业准备方面做得最充分。而在中国,几乎找不到毕业率低于97%的院校。换言之,很多中国的大学生浑浑噩噩混日子也能拿到文凭。

  温吞的中国大学教育把这些“不合格产品”输送给社会,拿到每个学生的“毕业三方协议”证明之后,再也不闻不问。

  现在3000块你就想请一个农民工?别开玩笑了,3000块你只能请一个大学生……一些网民自嘲的话,听起来或许非常刺耳,却让你无力反驳。就像糖尿病和肥胖一样,大批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似乎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意外副产品之一。

  今天的大学教育让人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如果你以为上大学就等于成为了社会精英,就能改变命运,那就大错特错了。上大学或许可以提高个人素养,却不足以决定命运。人才交到市场以后,撇开学历、年龄、性别等等歧视,“你自己”才是决定命运的主体。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千万不要忘记当初为了什么出发……(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王心俐)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高考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高考状元还是不炒为好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