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4-22 07:19 来源:南方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武晓娟)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04月22日 07:19   来源:南方日报   陈吉鄂 凌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不尽相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脱离地方实际,必须因地制宜,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各类产业联动。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各地都在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基本上都能形成共识,那就是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培育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方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也要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新技术的应用、新产业的发展,绝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传统产业绝不等于“低端产业”。传统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支撑,新质生产力反过来为传统产业赋能,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可以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因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多轮驱动,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支柱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以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实事求是,立足现实基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实事求是,真正尊重规律、准确把握规律、科学运用规律,立足现实基础条件,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能搞一种模式。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本地的优势和短板,明确什么产业可以在本地发展壮大、什么产业可能会“水土不服”,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发展适合自身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反之,如果脱离地方实际,盲目大干快上蹭热点,片面追求数量规模,很容易导致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形成新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巨大的浪费反而是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阻碍。总之,新质生产力不可能凭空产生,需要有一定的培育土壤和创新环境。各地在实践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论,因地制宜、因时因势、精准施策,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坚持先立后破,不能急于求成。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好“稳与进”“破与立”之间的关系,既要坚定不移,也要量力而行、稳中求进、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同时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立”的是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调整生产关系的新动能,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石;要“破”的是落后产能、路径依赖以及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废除与新质生产力不相适应的旧条件、旧框框,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坚持先立后破,既强调对传统优势的继承和发挥,也彰显对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生产关系的改革创新,这对新时代各地领导干部的思想、能力和作风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