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碍眼”的高楼需要“削顶”?

2014年05月30日 08:54   来源:燕赵晚报   何勇海

  最近,不少南京市民发现,站在解放门台城段明城墙上往南望去,视野开阔了不少。原来是市府大院旁的台城大厦变“矮”了——原本12层,目前已降至7层,下月底将降至6层。无独有偶,在玄武湖东岸太阳宫的“金皇冠”也消失了,其高度从原来的49米降到了39米。(5月29日《北京青年报》)

  在“高楼竞赛”愈演愈烈的今天,南京为何要对两座高楼予以“削顶”?原来,2010年,南京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明确提出集中展示南京山水城林,对紫金山到北极阁、鸡鸣寺明城墙等风光带,新建建筑应控制在24米以下。此番,对这两座大楼进行“削顶改造”,就是为这一风光带让出城市天际线。

  在很多现代城市,几乎忘记了城市天际线的说法,无论城市大小与贫富,似乎都在极力追求大楼鳞次栉比,否则就不够现代化。尤其是在南京这样的历史古城、山水城市,用建筑专家的话来说,“远眺天际线,不应该是满眼压抑的水泥森林,而应该是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南京对一些高楼予以“削顶改造”,为城市风光带留出天际线,这种意识值得点赞。一味建设高楼,导致城市空间杂乱无章的其他城市,是否应为此反思?城市之美不能缺少人为塑造,更不能缺少自然点缀。

  当然也要承认,为留住城市天际线,南京对“碍眼”的高楼施以“削顶改造”,代价还是比较大的。当地网友质问:当初规划时怎么没考虑控制高度?在2010年以后修建的其他建筑,是否遵守了“控制在24米以下”的规定呢?产权属于政府部门的建筑,进行“削顶改造”比较容易操作,但产权属于私有且业主众多的煞风景高楼,恐怕不是“说削就能削”的。保护城市天际线,与其事后劳民伤财地进行“削顶改造”,不如事前坚守刚性的制度,在规划审批时就严格控制高度。绝对不能因为开发商的资本比较强势,或者因为领导的干预比较大,而出现“资本围攻古城”、“权力干预规划”的怪事,给城市带来难以弥补的败笔和遗憾。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