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不出问题的“问题”在哪里

2014年05月27日 07:28   来源:人民日报   吴 昊

  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地方征求意见时,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有的人谈班子共性问题时娓娓道来,谈干部具体问题时欲言又止;有的谈来谈去,直指“四风”具体问题、实质问题的意见几乎没有。真的是一点问题没有?不然!谈不出问题背后往往“潜伏”有很大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根源还是在于党内民主制度没有认真落实,党内民主生活流于形式,“不敢提”“不会提”“不愿提”的倾向自然出现。

  谈不出问题,和被谈话人的心态有关。主要有三: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一些人信奉“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教条,对存在的问题,不愿开口,怕说漏了嘴,讲错了话,自己得罪人不说,还将受到排挤和孤立。于是,本该反映的问题不反映了,本该提的意见不提了。有的人存在一种惯性思维,习惯于“谈话不谈问题”。还有一种从众心理,别人说啥我说啥, “一碰就响”的问题“你不说,他不说,我凭什么要说”。这是根本的思想认识问题。

  有的人存在说了白说、不如不说的心态。有的干部反映,长期以来,对基层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该上报的上报了,该反映的反映了,但并没引起重视,最后不了了之。长期如此,原本看不惯的渐渐“看惯了”,原本不服气的也渐渐“服气了”。如此这般怎么让群众相信是真改呢?根本的,就是要突出解决问题,让提问题者看到提了有用。

  有的人存在文过饰非、拣好的说的心态。一些地方和单位长期滋生了“家丑不外扬”的心态,甚至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和“传统”,内部问题再大,对上也是遮遮掩掩,担心说出实情后,毁了自家的“面子”,砸了自家的“牌子”。有的人打着对地方、对单位“负责”、“为集体争光”的幌子,避实就虚,拣好的说,至于存在的问题则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这是典型的讳疾忌医。

  让人真正谈出问题,需要把握好方式方法:

  平时加强沟通多交心。想让群众谈出问题、谈出意见,功夫还要下在平时。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以百姓视野和群众坦诚交流,交心谈心,拉近和群众的距离,积淀真挚深厚的感情基础,日子久了,群众自然就和你说真话、实话。

  谈时真听真信有诚心。没有人提意见、提不出意见,实际上是对谈话人的不信任。为此,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便很重要,让干部群众打消顾虑,放下包袱,还需采取适当的形式,真开门、开大门听取意见。门开好了,问题自然就进得来。

  谈问题保持一颗恒心。征求意见是一个长期的、逐渐深入的过程,不能指望谈几次话就把所有问题找清楚。对一些思想疙瘩、复杂问题,要反复谈、深入谈;而对没谈出问题的同志,则要区分是不敢谈、不会谈还是不愿谈,对症下药。

  不发现问题不罢手,不解决问题不收兵。“四风”问题找得越准,教育实践活动健康开展就越有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