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抗议不包分配”是开“历史倒车”

2014年05月21日 10:11   来源:光明网   何勇海

  近期,上市公司中石油旗下最大的、最古老的油田公司——大庆油田改变了对职工子女“包分配”的政策,出台新招工办法:老职工的子女如毕业于“二本”非石油专业或“三本”将无法直接“接班”,而要通过委托培训一年,然后再考试的方式,择优录取。引发大庆近千名待业青年、应届毕业生及其家长组成反对队伍,抗议了半个月之久。(5月20日《新京报》)

  “包分配”一词,在很多人印象中,恐怕都有隔世之感,因为它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虽然“包分配”能协调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人才需求,但也使得人力资源配置因为统得过死、包得过多而十分低效,且为用人腐败提供了体制上的可能。故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大学毕业生不再包分配。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基本上走的都是“自主择业”的道路。而大庆油田的职工及其子女,岂能开“历史倒车”,再做“包分配”的美梦?

  而子女顶替就业制度,早在1986年就被国家明令废止。这项就业制度,旨在缓解当时城镇青年的就业压力,却出现大量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现象,造成就业机会不均等和“读书无用”论。在今天看来,子女“接班”制度,早就有“拼爹就业”、“萝卜招聘”的魅影,有损社会公平。1986年,国家就要求国企招用工人“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而大庆油田的职工及其子女,又怎能仍是计划经济招工体制的“孤岛”?

  从大庆油田职工及子女抗议不包分配、抗议不能“接班”来看,某些国企职工的体制优越感是多么根深蒂固,某些国企的改革滞后性有多么严重。从报道中可以看到,此前,大庆油田对于毕业于本科院校的职工子女几乎照单全收。最夸张的是2006年,油田录用了前来应聘的所有油田职工子女——只要年满18岁,大庆人称之为“大兜底”。当这种不合理的就业福利被长期固化而无人纠正,他们又怎么不会把“包分配”和“接班”当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由大庆油田千人抗议不包分配,不禁想到了高企的油价,在高企的油价中,有多少车主,在为大庆油田职工子女这么多年来仍然享受“包分配”的就业福利埋单?若大庆油田迫于职工抗议压力,继续实行“包分配”或“接班”,势必加剧国企冗员低效的痼疾,不利吸纳优秀人才,提升整体竞争力,打造现代化企业。故而这一次,改革之刀必须狠狠切下去,你今天为某些人大开就业方便之门,就是在为明天的改革制造阻力。

  这事也提醒其他企业,长痛不如短痛,国家出台的改革政策要及时响应,做到早改革、真改革,要敢于触动企业高管乃至于职工的既得利益。时间久了,搞成“老子打江山,小辈来继承”的子承父业式国企,恐怕会进一步加重改革阻力。有专家说得好:改革最大阻力不是既得利益会闹,而是大家认为他们闹得“有理”。试想,假如大庆油田早日建立现代企业用工制度,让就业资源分配公平公正,会有这场风波吗?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