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伴随一些城市楼市下行信号,“救市”声此起彼伏甚嚣尘上。
5月5日,又有两个地方政府按捺不住,在同一天出手救市。其中,安徽铜陵市救市措施堪称“大尺度”,该市宣布从购房契税补贴等方面全方位救市,新政已从5月1日起正式实施。迄今为止,铜陵新政尚未被叫停。浙江宁波市则召集房企开会,以口头形式传达放松限购政策,购房者房产审核将由两地核查变为一地核查(5月8日新华网)。而不少地方正处等待观望蠢蠢欲动之中。
到底谁在合唱“救市”?既往经验告诉我们:无非三种人,一是开发商;二是地方官员;三是开发商和地方官员豢养的代言人。事实亦然,近日一位在全国多地有项目的知名开发商就声称,地方政府“救市”之举得到开发商力挺。“今年楼市政策是最清楚的一年,中央已经明确提出来要分类调控,分类调控的意思就是该放松的城市就要尽快放松调控,这层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如果地方政府还不放松,那就是失职,就是听不懂中国话。”而地方官员火速“救市”的背后,昭揭的正是长期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因为处于财政收入减少土地难卖困境而饥不择食慌不择路。而不少阴沟里鹅子顾嘴不顾身的“砖家”们,异口同声危言耸听叫嚣“不救市,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果不堪设想”云云,背后目的则殊途同归——一个字:钱。
“救市”论者尽管理由五花八门,然形成一致认知的天然理由则是“泡沫破灭危害”论。难道真是这样吗?《财经国家周刊》日前采访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时得到的答案是:“从世界经验看,我国现在还不到泡沫破灭的时候。”“完全可以绕过房地产泡沫破裂。”5月8日,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易斯·亚历山大周三对新浪财经表示,最近很多媒体报道中国房价出现下跌现象,但这不能成为泡沫开始破灭的标志,但中国房价确实在经历价格回调。
最要厘清的倒是:当下房价到底是不是理性回归了?换言之,房价还高不高?近日,央行公布2014年第1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64.3%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降低2.2个百分点,33%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可以接受”,仅有2.7%的居民认为“令人满意”。也就是说,调查庶几仍然延续既往历次结果惯性:六成多居民认为房价高。显然,此时出手“救市”既不合常理,又有悖民意。
“救市”本质上是用政府“有形之手”调控干预市场“无形之手”作用。须要指出的是,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提法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报告的提法是“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提法是“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见,高层对市场作用的认知有了历史性进步。从某种程度上说,目前楼市经历价格回调,正是方略路向调整的结果,委实来之不易,应弥足呵护。此其一;其二,媒体曾报道,2003年以来,调控楼市10年颁布43个政策,结果房价却上涨10倍。“救市”论者,恐怕不能忘记和回避这个尴尬的记忆。
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问题时指出,房地产问题是个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居民住房问题。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这应该是政府奋斗的目标。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况,分类施策、分城施策。对房地产市场则是要因城因地分类进行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重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而李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做好房地产税立法相关工作。显然,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正道是,加快房地产税立法扩围房产税之类的长效机制,而不是饮鸩止渴地贸然“救市”。
故而我要善意提醒:楼市调控须防重蹈“调10年涨10倍”覆辙。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