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赶考行]劳模郭迎春:风霜雪雨总关情

2014年04月30日 09:57   来源:河北日报   

  劳模风采录

  “呵呵,让大家失望了,没想到我是个又矮又胖的小老头儿吧?”

  4月底的一天,在省气象局的会商室里,记者见到了郭迎春——一个有着迎春花一样美丽名字的省气象台首席气象服务专家。但是,他却不是人们想象中的秀丽女子。

  老郭平易近人的性格,让人怎么都无法和“著名专家”的身份画上等号。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老头儿”,却拥有省政府专家献策服务团环境资源组副组长、河北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等十多个头衔,承担着决策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公众气象服务等多项重任。

郭迎春在工作中。

  天气预报无小事,一字之差可能关乎生命

  私下里,郭迎春虽然和气,但同事们都说他工作起来却极为严谨甚至苛刻,对所有的工作任务都要求“零错情、零失误”。

  “至于吗,不就是报个天气吗?”记者不解地问。“你可不要小看天气预报,这不只是简单地预报刮风下雨,更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郭迎春认真地说。

  2010年的汛期,是一段让郭迎春难忘的日子。那年的7月12日下午3时,省气象局会商室,郭迎春和同事正与省国土资源厅的同志进行着一场汛期里的会商。“承德中北部的丰宁、兴隆山区将有降雨。”这是会商最终得出的结论。

  然而仅仅两个小时之后,密切关注雨情走势变化的郭迎春皱起了眉头——根据最新数据分析,之前的“降雨”被他进一步“确诊”为“暴雨”。

  一字之差,关乎的却是生命。很快,省国土资源厅接到了省气象台急促的电话,随后紧急启动“地质灾害群策群防体系”,层层传达,转移群众,一切工作有条不紊却又争分夺秒地展开。

  当晚8时,承德丰宁苏家店乡小庙子村和火神庙村之间的山沟,泥石流滚滚而下,顷刻间14间房屋倒塌,大量房屋进水。当地130多名群众由于提前接到通知撤离及时,无人员伤亡。同一天晚上,地处隆化山区的张隆公路也因降雨出现了崩塌,但因有关部门接到通知提前封闭了公路,也避免了重大人员财产损失。

  这样的惊心动魄,在郭迎春的职业生涯中反复上演,带给他日益深切的责任感。“天气无小事。每次重大天气过程预报出去、实况没有出来之前,我的心都是悬着的,因为一旦预报失误或出现偏差,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郭迎春说。

  2001年他主持开发并两次领导升级了“河北省决策气象服务系统”,从此中等难度的数据查阅和比对从几个人3天完成缩短到了一个人10分钟搞定,服务的准确度和速度得到极大提升。

  数十年如一日,甘当老百姓的气象服务员

  4月25日晚,给媒体通报完最新雨情,已经快9点钟了。郭迎春关掉电脑,边穿外套边走出办公室,下楼回家。

  对自己气象新闻发言人的身份,郭迎春十分看重。也因为常常在媒体抛头露面,他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2009年石家庄大雪封城,2012年“7·21”暴雨和洪水来袭,承担信息发布任务的郭迎春哪怕连日高烧到39℃,同事们身边也没有缺少过他伏案的身影和沙哑着嗓子接受采访的声音。

  “是不是很享受做‘名人’的感觉?”记者开玩笑地问。

  郭迎春连连摆手说:“我可不是为了出名,只因为你们媒体背后是公众,把信息最快、最准确地传递给你们也就是传递给了公众。”

  为更好地服务公众,郭迎春随时随地准备接受采访:晚上散步时遇到电台需要连线,他就闪进附近的小树林里,只为远离公路上人来车往的杂音;电视台晚上11时临时录制第二天一早的节目,郭迎春从被窝里爬起来,整理思绪接受电话采访;即使回到家里,郭迎春的手机也分秒不离身,做饭带到厨房,休息带到卧室,24小时保持开机,老伴笑他“生怕被人偷走似的”……

  走在马路上,郭迎春常常被人“惊喜”地认出来:“这不是报天气的郭教授吗,这雨啥时候停啊?”“您就是电视里头那个郭专家吧,这天儿啥时候晴啊?”虽然嘴上喊专家、教授,但在郭迎春身上,大家都找不出专家教授的架子,甚至他步行上下班的路上,修自行车的师傅、卖菜的大姐、配钥匙的小伙儿、小商店的老板娘都成了他的“粉丝”。

  正是由于365天、24小时随时可能要回答各种问题,多年下来,郭迎春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有重大天气过程时,几乎就“长”在了办公室,随时接受记者们的轮番“轰炸”;没有重大天气信息需要发布时,他也随时翻看天气走势并记在心里,准备面对“粉丝们”的突然发问。

  “有时候也会觉得累,但是累并更加快乐着。”郭迎春说,每当记者、“粉丝”为他准确的预报竖起大拇指时,他的心头总是会涌上一股暖意。

  (记者王成果)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