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丘壑深处,始见怀抱

2014年04月25日 07:37   来源:人民日报   欧 阳

  近日读到一篇文章,提及王右军对东晋权臣庾亮的评语,所谓“唯丘壑独存”,大约是佩服庾亮身上残存的风雅情趣。文中饱含对出世情怀、静远风骨的追念。

  丘壑最早的说法,据说源于《汉书》,“叙传上”有言:“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其后学问继续传承,如谢灵运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唐王勃也表“一丘一壑,同阮籍于西山;一啸一歌,列嵇康于北面”。这些“注释”片段多有流行,看到这些“黄老”学问,想到的是梭罗。

  有学问的人说历代隐士在唐诗中都可找到,这样看,热衷丘壑近乎成了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些扭曲的园林,也称“胸中丘壑”。这不奇怪,无论归隐真假,来个天远地偏的地主当当是现实的理想。不现实的是丘壑之中充斥着避世、颓废的个人心态,一副安贫乐道的样子掩藏不了独善其身的卑劣,虽然也有处江湖之远忧民的政治呼声,但在文化意义上,不少被放纵山林、酒色的“潇洒”覆盖——我们很难找到对社会的人文关怀。

  乡野隐匿并非处境穷困的逃逸。与“复得返自然”的陶公每次举杯都是“酣饮至醉”不同,对自然简朴生活的体验,不是标榜个人“潇洒”的生活,而是远离无休止物欲贪念的劝诫。致力于精神的宁静和升华是瓦尔登湖畔的守望,也是实践:不是个人主义放浪形骸的自我残害,而是经邦济世的人文关怀,使这样的丘壑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大概就是不一样的丘壑带来的不同结果吧。在流动的文化长河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积极的印迹,如上演于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博马舍剧作《费加罗的婚礼》,人们从中看到了大革命的影子,而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不仅是艺术品,也是宣传画。反过来看,荒山野岭的僧侣苦修罕有溢美的赞誉,倒是混迹市井的犬儒主义备受指责——阳光很难照进第欧根尼内心的领地。

  (摘编自4月21日《工人日报》,原题为《不一样的丘壑》)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词典,不妨张开与时俱进的怀抱    2016年07月20日
  • ·在中华文化大怀抱中相融相生    2016年04月25日
  • ·“老年漂”需城市敞开温暖怀抱    2015年10月2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