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杨忠阳:如何为母婴营养标准提供大数据支撑

2014年04月23日 09:3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丁洁联名多位专家学者,呼吁建立和完善中国母婴营养监测和干预体系,引发社会广泛共鸣。

  有研究报告显示,生命最初1000天的母婴良好营养,能保证和促进儿童体质和脑发育,降低儿童缺陷的发生;反之,则会导致患病率上升,不仅增加医疗支出,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其今后的学习能力和成年后的劳动生产能力。

  然而,尽管人们已认识到母婴营养的重要性,但现阶段我国并没有一个符合国人特点的母婴营养标准。比如,孕期应该增重多少,孩子2岁前的生长曲线等。在临床实践中,目前我们常常使用的5岁以下儿童生长曲线图,或为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标准,或源于2009年卫生部发布的9省市调查结果。

  问题是,这两者都有不足。前者以母乳喂养、母子健康为前提,虽然数据较为科学,却可能有人种差异,缺乏中国人的母婴营养健康参考值,包括生长发育标准、孕期体重增长标准、胎儿发育标准等。后者无人种差异,却未区分是否为母乳喂养,而且在膳食管理、辅食添加等方面缺乏细化的指导,因而也不够完善。

  细究我国母婴营养标准之所以缺失,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则在于我国尚未针对母婴的营养和健康水平建立常规的、适度的、与时俱进的监测频率,缺乏对相关基础数据的研究,尤其是缺少对单个孕妇、新生儿样本的长时间监测,缺少常规连续调查的“大数据”。近几年来,虽有零星的母乳营养成分数据,但不具有普遍性,而我国每10年一次的全国营养调查,并没有包含2岁以下婴幼儿的膳食和饮食行为。试想,没有丰富的大数据,怎能制定出科学的营养标准呢?

  眼下,改善母婴营养正在公共健康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要真正解决这一难题,还应从多方着力。

  首先,要在政策层面重视和落实,将母婴营养问题纳入到国家总体发展政策和相关部门战略,鼓励地方政府和社区参与设计扩大母婴营养行动,并为保障实施营养监测和干预提供充分的人力和财力。

  其次,要完善母婴营养数据库。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与科研院所、协会以及企业等第三方合作,对重点人群实施常规监测,为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并及时公开分类数据,完善信息平台,制定科学的标准并推广执行。

  最后,要加强营养干预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将营养干预措施纳入现有的卫生保健系统,通过对相关医疗工作人员进行母婴营养知识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增强人们对母婴营养健康的意识,建立关心母婴营养健康的良好氛围。(经济日报记者 杨忠阳)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母婴室让公共场所彰显关爱    2016年05月10日
  • ·“母婴室尴尬”折射管理傲慢    2016年02月18日
  • ·井喷的母婴行业也有成长的烦恼    2016年01月26日
  • ·社区化母婴市场大有可为    2015年06月01日
  • ·提高对母婴营养重要性的认识    2014年03月2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