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提高对母婴营养重要性的认识

2014年03月27日 07:40   来源:光明日报   罗容海

  农历马年,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新一波生育高峰即将到来。宝宝出生前后,母婴营养该怎样进行,如何保证婴幼儿健康茁壮成长,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丁洁,中国妇女杂志社总编尚绍华,全国妇联原副主席、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洪天慧等六位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关于建立和完善中国母婴营养监测及干预体系的提案》,呼吁国家加强对母婴重点人群的营养监测和营养干预体系的建设。

  关注生命早期的营养与健康,是古今中外所有关注人类发展的智者的共识。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福禄贝尔曾经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而梁启超则提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将少年的智力体格提升到国际竞争和民族存亡的战略高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了青少年成长和3岁以后幼儿成长对于一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但是对于3岁之前婴幼儿成长的科学性和重要性,无论是个人和还是国家,却缺乏足够的自觉意识和必要的知识储备,这不仅给后续的培养带来了一系列棘手的难题,而且影响了0-6岁儿童一贯制成体系的培养。

  在婴幼儿成长中,首先重要的一环就是营养。教育部发布的《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指出,生命最初的1000天,即从怀孕到两岁期间的母婴营养影响人一生的健康。这一时期良好的营养,可以保障和促进儿童体格和脑发育,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降低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强对感染的免疫力。这一时期营养不良给儿童带来的近期和远期危害是不可逆转的,也是不可弥补的。

  生命早期的营养不良不仅增加儿童患病率,给家庭造成直接的困难和损失,而且还会导致个体劳动能力下降、智商减低,影响学习能力以及成年后的劳动生产能力。有数据显示,缺乏维生素和其他矿物质使一些国家在生命、残疾和生产力方面的损失相当于5%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

  所以,当此新的生育高峰到来之际,当此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际,我们亟须从国家层面提高对母婴营养重要性的认识,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国母婴营养监测及干预体系,实施对母婴常规的、适度的、与时俱进的监测,完善母婴营养相关数据库的建设,加强营养干预体系,扩大宣传教育,将营养干预措施纳入现有的卫生保健系统,并通过大众媒体、医疗机构、社区等层面的宣传,树立全社会都关注母婴健康的良好氛围。

  著名营养学专家于若木曾经于1990年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为婴幼儿生产按月龄系列化的配方奶和断奶食品,这是提高人口素质基础性的工作,是每对年轻父母的迫切愿望,也正是我们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应视作我们社会中居首要地位的大事。”时隔二十多年之后,我们再看前辈的话,愈发感到身上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母婴室让公共场所彰显关爱    2016年05月10日
  • ·“母婴室尴尬”折射管理傲慢    2016年02月18日
  • ·井喷的母婴行业也有成长的烦恼    2016年01月26日
  • ·社区化母婴市场大有可为    2015年06月0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