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心韬:高房价高房租袭扰伦敦人

2014年04月11日 07: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告读者:“看英伦”专栏作者姜鲁榕任期已满即将回国,今后将由新华社驻伦敦记者吴心韬主笔,敬请继续关注。

  晚上9点50分,伦敦地铁Jubilie线,列车由南往北飞驰。在老旧的轨道上,车身晃动较大,乘客体验并非很舒适,年轻的尼拉夫靠着扶手,面容疲倦,但身体壮硕的他已经能够娴熟地协调身体来适应晃动的车身。他习惯性地从口袋里掏出耳机,接上iPhone,然后将音乐声音放到最大,闭上眼睛,抓紧时间休息。在哪一站换乘,从哪个出口出,他都烂熟于心。

  尼拉夫今年25岁,在英国征信服务与商业数据公司益百利的宏观经济分析团队任分析师。由于行业竞争压力,他选择了进修,选择了伦敦某高校的在职金融学硕士课程项目。这导致他每周有两个晚上会比往常都累,因为他需要在下班后,赶往学校上三个小时的课,晚上9点半下课后,换乘两趟地铁线,总共经历16站回到他所租的公寓。

  尼拉夫笑着告诉记者:“因为我现在住的地方是大学本科时租的房子,那儿一切都很方便且房租便宜,所以就一直在那儿住着。什么时候买房?哈哈,别开玩笑了,伦敦房价这么贵,而且又很拥挤,就算居住我也选择在宁静的郊区。”

  尼拉夫的故事是伦敦青年的一个缩影———高房价与高房租“逼退”他们走出市中心。他们当中许多人宁愿选择忍受较痛苦的公共交通来换回宁静的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买房,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现实且苦闷的话题,尽管还不算是一个沉重的压力。

  根据英国建筑商协会N ationw ide的数据,2013年英国平均房价上涨了9.2%,其中伦敦房价涨幅约为全国水平的两倍,达18.2%。当中,海外买家成为推动伦敦楼市上涨的主要动力之一。英国《卫报》此前的一篇文章称,在伦敦,有很多“购房后就离开”的投资者,导致伦敦住房空置率走高,伦敦的伊斯灵顿区市政厅正考虑对“购房后就离开”的投资者处以高达6万英镑的罚款,但这能否降低房价和房租,还是一个问号。从另一个角度看,住房压力还不算沉重,得益于英国拥有完善的社会福利体制和多种住房保障体系,这让年轻人少了些后顾之忧。再加上英国楼市并没有中国式的“丈母娘效应”,便利且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使得他们也多了许多购房地点选择。

  当然路上的交通耗时过长确实折腾人,而且这并不只是年轻人的苦恼,不少在伦敦郊区或周边城市置业的中年人士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英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做了一个有趣的调查,在英国,从2001年至2011年,日常交通距离超过10公里的人数明显增加,其中增幅明显的是35岁至65岁的人群。在2011年,日常交通距离超过10公里的35至49岁的中年人占比在45%以上。

  这是一个纵向调查,从横向调查来看,伦敦人平均日常交通时间为56分钟,高于东南英格兰地区和苏格兰的47分钟和45分钟。值得玩味的是,东南英格兰挤进前三位,主要也是因为伦敦的“逼退”效应,因为不少伦敦人选择在该地区置业,然后每天乘坐火车上班。

  正因如此,人们可以时常看到,在伦敦的火车站,有一大片一大片的自行车停车位。不用怀疑,这属于上班族的。当火车停靠,他们便骑行上班,上班和锻炼合二为一,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

  (吴心韬)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