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爱宏:中国的“稀土委屈”并非个案

2014年04月07日 07: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向全球供应着90%以上的稀土资源,但因为没有取得稀土定价权,将资源卖成了“白菜价”。五矿集团总裁助理王炯辉此前接受媒体采访的一席话,道出了稀土产业在深加工领域的短板:1元钱的稀土原料,我们粗加工最多卖10元20元,到欧美做成产品后,我们就要花1000元才能买回来。散、乱、差和无序竞争,滥挖滥采、环保污染、产能过剩以及重复建设等问题依然没有完全解决,最重要的是下游应用行业,许多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些是中国稀土贬值的主要成因。

  从手机到电脑、从混合动力车到巡航导弹,几乎所有现代化设备都需要使用到稀土元素。稀土元素是制造被称为“灵巧炸弹”的精确制导武器、雷达和夜视镜等各种装备不可缺少的元素。当今世界,每6项新技术的发明,就有一项离不开稀土,稀土是21世纪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稀土占据着众多的“世界第一”,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53.5%。然而,我国稀土一直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供应着全球市场,以2009年为例,国土资源部规定,当年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8.23万吨,但国家最后公布的产量为12万吨,占全球产量的97%。而作为稀土储量位居世界前三的美国,多年来却鲜少打开采本土稀土矿的主意,主要依赖进口。在我国开始限制稀土出口后,美国拉着欧盟将中国告上世贸组织。

  让我国稀土材料走出现在的发展困境是当务之急。在政策上,国家出台政策限制稀土产量、出口配额;在WTO的框架下,成员国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去有效地防止自己国家资源枯竭,这些措施并不违反WTO的相关规定;在制度上,实施稀土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可对一些目前应用少、销售困难的稀土元素进行收储,有利于我国稀土资源的全面保护。

  在生产开采上,应加大企业开采研发资金,提高稀土材料深加工、精加工程度,科学评估矿产资源潜力,对稀土行业的多项指标划定门槛。在出口上,加大对企业出口审查制度,对于恶意竞争的出口企业实施限制甚至取消其出口资质。在国际上,警惕外资“绕道”倒腾稀土。在中国对稀土原料出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外资公司通过在中国设厂或者收购,简单加工稀土产品的“变相出口”行为会愈演愈烈。因此,对于外资的介入必须严格把关。

  如果将视野进一步扩大,其实中国在稀土出口问题上受到的“委屈”并非个案,入世十年来,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频频遭遇非议,诸多教训值得反思。(中国经济网网友 蔡爱宏)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解决贸易争端 当思以和为贵

     兼并重组大势所趋 稀土须拒绝“非理性”价格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