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老年大学作为老年人学习、社交的重要场所,越来越受到这一群体的青睐。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不良商家盯上了老年教育这块“香饽饽”,以“办老年大学”为幌子,打着“免费体验”“名师授课”的旗号,将推销课程包装成“学习机会”,诱导老年人掏钱购买高价课程,赚取高额利润,导致一些老年人掉入消费陷阱。(见2月13日《法治日报》)
在很多人眼里,老年大学都是政府创办的公立学校,办学应该比较规范。然而,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以政府办学为主的老年大学,约占老年大学总数的70%以上,即另外30%左右的老年大学属于社会办学。虽说社会办学也是我国老年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其中一些却抱着强烈的盈利动机,千方百计掏空老年学生的口袋。比如,有老年人在报课后被老师推销更昂贵更“高级”的课程;有老年人花费近万元购买了老师推销的保健品,服用后身体反而出现了不适症状,想退款却被拒;有老年人在老年大学报名摄影课程后,老师不但推销高价相机,还诱导老年人贷款购买……
稍加梳理,便不难发现,这类老年大学往往有着共同的特点和坑老逻辑——即是非政府办学,打着“老年大学”的旗号、利用老年人弱点,通过免费体验、名师授课等噱头吸引老年人报名,以饥饿营销、情感绑架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高价课程或相关产品。也就是说,老年大学只是个外壳,其内核是坑老牟利,到头来不仅侵害了老年人的权益,还打击了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背离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