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滤镜、无阴阳、无转折?近日,BBC发布了一则纪录片,通篇都在介绍中国科技成就,并将成功归因于“制度优势”。
长期以来,BBC扮演着“反华急先锋”的角色,这已不是什么秘密。凡涉中国题材,其角度一律批评质疑,哪怕开头正面,也得夹枪带棒,再来句“但代价是什么呢”。拍摄必加阴间滤镜,外带摇晃镜头,内容移花接木、颠倒黑白,BBC一个月前的纪录片,结论还是“中国要完”,如今这个铁杆“中国黑”急刹急转,着实令全球网友震惊。
BBC怎么了?舆论普遍认为和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被关闭脱不了干系。有消息显示,BBC的分支机构“BBC媒体行动”,可是年年从USAID拿钱的。尽管BBC公开表明,这笔援助并非拨给BBC新闻编辑部门,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电视执照费,但这并不妨碍许多人给出“因援助取消而改变对华态度向特朗普施压”的猜想。
猜测归猜测,但“拿钱”的实锤起码证明,BBC绝没有其自诩那般“独立自由”。以其声称的主要资金来源英国公众支付的电视执照费来说,标准由英国政府一手制定,政府部门还有推荐监管委员会成员、定期审核和重新颁发执照等对BBC的干预之权。此前英国政府削减BBC预算,也让其破了大防,直呼“西方民主国家正在输掉信息战”。而“没有直接资助”新闻编辑部门的USAID,被指是BBC的第二大资金来源。若两大金主都变得“抠门”,BBC恐怕难以淡定。
USAID成立于1961年,名义上资金主要“用于减轻贫困、治疗疾病、应对饥荒和自然灾害”,事实上却被指控长期从事干涉他国内政的勾当,大搞“渗透颠覆”“和平演变”。据公开信息,USAID长期为不同国家的新闻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其账本上显示了给《纽约时报》的打款记录,发一篇文章的费用最低7万美元、最高100万美元。而账单上最贵的一篇文章是美联社的,USAID豪气付款1950万美元。从炒作“中国议题”渲染“中国威胁”时一拥而上,到“日本核污水排海”等事件时集体沉默,那些总是把“理性客观中立”挂在嘴边的西方媒体,究竟有没有“拿人手短”,自己心知肚明。而今天BBC的原地“反水”,更是进一步证明了,他们的立场是随时摇摆的,世人大可不必太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