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是谁放大了"女护士被打事件"?

2014年02月28日 10:23   来源:东方网   周稀银

  27日下午,南京市玄武公安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5日凌晨南京口腔医院打人事件真相。据警方通报,并有视频显示,董安庆和袁亚平在电话联系院方协调调整未果后来到医院,先到女儿病房了解情况,后找到病区护士站。当时袁亚平隔着护士工作台使用折叠伞打了护士肩部和腰背部各一下,并走进护士站抓住陈星羽衣领,将其拉出护士站。董某稍后赶到,与前来制止的医护人员发生推搡,后被人劝开。据警方消息,被打护士恢复较好,目前正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治疗,并非网传瘫痪。(2月27日中国新闻网)

  官员夫妇,殴打护士,当两个元素被搭配在一起,不少原本就对公务员带有成见者,加之网络对该事件的持续发酵,便将本来只是医患冲突一下子上升到官民之争,甚至在被打护士病情尚未明朗时即草草宣布其“已经瘫痪”。我们从南京警方的事件通报以及同时公布的监控录像不难看出,这对夫妇打人行为成立,但却并不如之前网友发布的那样“激烈”与“残暴”。

  我们可以设想,假如这对夫妇不是公务员,而是一对普通市民,一旦发生了类似冲突,显然舆论的导向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因为外界会把打人者当成一般的患者家属,不排除将平时对医院及其医护的不满发泄到这件事情上来,进而会站在打人者的一边,将矛头指向医院及其医护。在当下医疗机构负面新闻不断的情形下,这样的冲突涉及一般市民反会得到社会同情,但涉及官员则发生逆转,不少人俨然将官员与医护对立起来,进而做出非理性的判断。

  我们绝不是为打人者辩护,作为国家干部的这对夫妇,理应理智应对此事,你们的行为无疑是在加剧公务员的负面性,自身也会必然要为此“买单”。同时,无论是当事医院,还是更多关注此事的人们,还是应该还原打人者首先是患者家属的身份,他们的冲动伤害了医护人员,必然要承担他们作为公民违法乱纪后果的责任。在警方未作出最终处理之前,最好不要过度强调打人者的官员身份,因为在整个打人事件中,这对夫妇并没有利用职务之便的行为,其冲动打人的行为也并不因为他们是官员就是必然,一般患者家属也会不冷静做出类似蠢事的。

  在这件事最终结论以及警方处理结果出来前,我们十分赞同这对夫妇分别所在单位的态度,配合有关方面给予处理,既不因为外界放大此事件就仓促做出严肃处理的意见,也不视其为一般患者家属而听之任之,何况最终还要根据被打护士的伤情才可作出“裁决”。我们从此事件被外界放大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堪忧公务员污名化在社会上还是很有市场的,提醒公务员们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再为这样的污名化提供材料;另一方面担心公众在类似事件上的先入为主,客观上他们是被网络舆情所裹挟,但主观上还是缺乏遇事静观其变的耐心,最终成了网络谣言的帮凶。

(责任编辑:周姗姗)

闂備礁鎲$敮鎺懳涢弮鍫燁棅闁冲搫鎳庣粈鍡涙偨椤栵絽鏋ょ紒鎰舵嫹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