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去年一季度虚假贸易风波之后,今年2月12日公布的1月份进出口数据再次超出市场预期: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别达到10.6%、10.0%,而此前市场普遍预期仅为2%至3%,差距令人惊讶。此后数日,商务部出面解释,虽言之凿凿,但难以平抑此起彼伏的质疑。当然,更多的财经评论员选择作壁上观,毕竟判断这一数据是“水货”还是“真金”的证据还不够充分。
2月15日,1月份货币金融数据公布:1月份社会融资总量为2.58万亿,同比增加399亿,创历史新高。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1.32万亿,创下近四年来新高。这似乎从资金使用的层面,支持了外贸数据的超预期增长。2月20日、21日,两个重要的经济风向标数据:汇丰PM I以及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新鲜出炉。其中,以出口中小企业为主要调查对象的汇丰PM I的2月份初值仅为48.3,较1月份终值数据下降1.2,为7个月以来的最低点。不过,从分项数据看,尽管新订单指数由1月份的50.1大幅下降为48.1,新出口订单指数却是由48.4回升到49.3,萎缩幅度明显收窄。港口吞吐量方面,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14亿吨,同比增长4.3%,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13.2个百分点,但外贸货物吞吐量却同比高位增长10.1%,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个百分点。因此,尽管实体经济继续下行的态势愈发明显,但是1月份出口及外贸情况好转的事实却基本上可以确认。质疑之声似乎可以暂告一个段落。
然而,对于此次质疑风波,有必要反思:是什么原因让市场成了惊弓之鸟?或许因为之前有许多证据支持近期外贸将低增长的观点,比如去年的高基数、1月份悲观的PM I数据以及预期下行的发电量增长率等,更为关键的是:尽管自去年5月份起,海关严厉打击虚假贸易行为,挤出虚假水分,但是,只要产生虚假贸易的土壤———外部经济货币宽松背景下的低利率与国内高昂的资金使用成本之间的利差以及人民币在岸汇率与离岸汇率之间的汇差———依然存在,那么,套利者必然会设法绕开监管,随时以新的形式卷土重来。
然而,目前现代经济学所能开出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平抑国内外利差的正统药方恰是套利者的套利行为。当然,前提是利率市场化和资本自由流动。当国内市场利率高于国际市场利率时,套利者的资金就会流入,从而增加资金供给,降低利率水平;反之,国内资本则会流出,资金供给下降,利率水平提高。如果一国的利率市场是管制的,资本又无法自由流动,那么,在利益驱使下,套利者必然会借道套利,虚假贸易也就由此产生。更为严重的是,此时套利行为只会使套利者获利,却无法平抑利差。可见,加快国内利率市场化进程,逐步放开资本流动限制,才是解决虚假贸易的治本之策。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