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文,要求2015年底前,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原则上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全面实行阶梯水价,在现实中还面临用水观念陈旧、技术瓶颈制约等难题。(见1月5日《北京日报》)
坦率说,阶梯水价改革,恐怕不止这些难题。比如说,“九龙治水”的水务管理体制需要理顺;实行阶梯水价需要完善相关制度,而《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并没有把阶梯水价改革纳入其中。
即使就媒体调查发现的难题而言,就很容易成为阶梯水价改革的“拦路虎”。例如,对实行阶梯水价的个别城市用水的前后进行对比,居民的用水状况并没有发生显著的乐观变化,像南昌依旧面临用水紧张的难题。显然,要想改掉很多居民已经养成的用水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每个居民就能很快接受阶梯水价改革。
技术瓶颈同样也影响着阶梯水价改革。只有在“一户一表”、“抄表到户”的前提下,阶梯水价才能实行。之前,无论是推行阶梯水价还是实行阶梯电价,都曾遇到“一户一表”改造难题,甚至在某些地方困扰了多年。而且,“抄表到户”也增加了供水企业的工作强度,对人力、物力是一大考验。
一些公众质疑借“阶梯水价”之名行涨价之实也不易消除。尽管有关部门表示,推行阶梯水价制度后,各地80%的居民生活用水支出不会增加,其余约20%的居民家庭用水基本生活需求部分价格不上涨。但客观而论,仍有一些公众对此持怀疑态度。
那么,拿什么来破解水价改革的“阶梯难题”呢?在笔者看来,要想改变用水观念陈旧,不仅要通过舆论引导,更需要各级政府或者政府主要官员扮演阶梯水价的“推广大使”,比如,在政府机关率先实施阶梯水价,并公开实施的效果。另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公益活动促进公众改变陈旧的用水观念。尤其是,要把原来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作为推广阶梯水价的重点。
要想改变技术瓶颈,必须要明确“一户一表”改造的资金由地方政府和供水企业来承担,明确各自的责任和资金投入比例,不给居民增加负担。甚至“一户一表”改造时的相关采购标准、施工标准、监督措施等,也要一一明确。只有如此,技术瓶颈才不能成为“瓶颈”。
水价改革要破题,首先要完善价格听证制度;其次要对水价成本进行彻底审计;第三,要对阶梯水价改革效果建立评估机制,即确保“八成居民生活用水支出不增加”这一承诺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是,要理顺水务管理的体制机制,把阶梯水价纳入到《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中,并把该办法“升级”为条例或法律,让水价改革从行政化推进真正走向制度化。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