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在2015年底前,城市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引起广泛关注。
人们关注“阶梯水价”,固然是因为“阶梯水价”方案将直接影响约二成家庭的支出,涉及民生问题;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希望知道“阶梯水价”的节水预期如何实现。“阶梯水价”指导意见出台之后,媒体纷纷以“八成家庭水费不会增加”等标题进行报道,彰显出各方对大多数家庭利益的重视,其背后正是对民生的关切。
这些年来,“阶梯水价”争论从未淡出公众视线。相关部门每每提起“节水”“节电”并要“涨价”,立即引来不少人反对之声。正由于此,“阶梯水价”在不少地方一直都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做得少,推进较缓慢。截至2012年底,只有约50%的地级以上城市实施了“阶梯水价”。
不过,水资源的日益紧张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残酷现实,节水容不得一等再等。政府部门200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当时调查的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城市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最近几年,不少城市的缺水状况并未明显改观,甚至更加严重。城市资源紧张至此,城镇化又加快推进,如果不节水,出路何在?
为此,每一种有利于节水的措施和办法,都显得弥足珍贵。据媒体报道,一些已经实行“阶梯水价”的地方,节水效率提高了5%—20%。为此,尽快在全国普遍实施“阶梯水价”,必要性日益突显。不过,在民生与民声都得到普遍重视的当今时代,任何一种决策都应更加科学,即便是科学、必要的方案,也不能单靠强力推行,而必须尽可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经验表明,良策要产生良效,离不开公众支持。这种支持,需要相关部门与民众以良性互动来激发并增强。比如,在“阶梯水价”节水的问题上,不少人曾经质疑相关企业打着“节水”幌子行涨价之实,要求公布相关企业的收支情况,却鲜有回应。还比如,媒体报道很多地方的纯净水制水机存在很大浪费,却鲜有地方回应是否进行了整治。这种状态,如何称得上良性互动?
“阶梯水价”节水,同样需要配套政策合力推进。比如,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管,促其加强成本控制,做好成本与收益公开,为“阶梯水价”的梯度、价格涨幅作出合理界定,避免涨价给群众增加更多负担。再比如,公众呼吁对洗车、印染等行业的用水大户加强管理,促其加强污水回收、处理、利用,以节约水资源。做好这些大户的监管,节水成绩远比针对普通居民的“阶梯水价”更大。这些问题,无疑值得重视。
其实,除了“阶梯水价”节水、“阶梯电价”节电,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都有相通之处。重视公众关切,积极回应民声,建立良性互动,寻求公众理解,获得更多支持,自能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社会治理的大文章。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