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5家省级卫视参与跨年“大战”,各家投资额都在3000万以上。今年,在“节俭办晚会”与广电新闻总局限制晚会数量的“双限”下,地方卫视中只有东方、湖南和广东三家拿到了跨年晚会的许可。(12月18日《北京青年报》)
肇始于2005年湖南卫视的跨年晚会,虽然度过了7年之痒的这道坎,却没有能够让各家卫视进入如胶似漆的又一个佳期。看起来与广电新闻总局的“冷面”限制有关,不过,对于曾经勉为其难加入跨年大战的有些卫视台来说,恐怕就此找到了一个借坡下驴的好由头。
荧屏上的跨年晚会,一度出现过硝烟弥漫的场景。为了办出富有特色的跨年晚会,只好憋足劲头去当起了“拼命三郎”,拼阵容、拼人气、拼投入。媒体曾经报道,2011年卫视跨年竞争尤为激烈,16场不同的跨年晚会一同播出,一夜之间耗费了5亿元。结果是,电视遥控器最忙,观众只好穿梭于各大卫视之间,过了一个名副其实“累觉不爱”的跨年。
从跨年晚会中抽身,各家卫视并非都是心甘情愿地主动退出。一旦被“收视率魔咒”所迷惑,要想逃脱哪能这么容易?很显然,跨年晚会的竞争,不是由于这种形式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事实上,不过是省级卫视间各种竞争白热化的一个缩影。然而,即便跨年晚会的性价比越来越低,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砸钱办跨年,显然是市场竞争惯性下不由自主的一种选择。
当然,如今有些卫视放弃了举办跨年晚会,除了理性算计之外,也与主管部门的调控不无关系。应该说,各家卫视跨年晚会的江湖之所以“刀光剑影”,一方面是在卫视是传统模式下,电视传媒行业内部竞争的逻辑在起作用,谁也不愿意甘拜下风而失去收视率,降低自己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是“市场失灵”之后,宏观管理的方式没有及时跟进,从而让跨年晚会一再虚胖得不到消肿造成的结果。
花无百日红,原本引领了岁末狂欢节奏的跨年晚会,不再是各家卫视打破头也要举办的宠儿,体现了电视文化市场大浪淘沙的内在机制。另外,即使各家卫视对于跨年晚会不再蜂拥而上,也不是说这个当口就可以无所作为地闲着,要是还想夺得一席之地,势必还是要动脑筋、花功夫去做节目,这样才能填补跨年晚会留下的空白。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提出“节俭办晚会”的原则,符合当前的基本社会大势。但是,跨年晚会自从进入观众视野以来,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期许。如果获得许可的那些卫视,不能办出观众满意的跨年晚会,依然延续以往的思路,塞给观众的还是老一套的话,可能也会把跨年晚会办成一次“绝唱”,不仅砸了自己的牌子,也会让管理方由此背上摧花辣手的“恶名”。
缺少创新观念的电视荧屏,不可能出现繁花似锦的场面。由于自身的日益同质化,原先火爆的跨年晚会,不但让观众越来越疲劳,也逐渐成为有些卫视无法卸掉的包袱。与其绞尽脑汁地迎合愈加挑剔的观众,真的不如抛弃扎堆凑热闹的创作意识,重新考量一下成本收益,更注重社会文化的不同口味,进而在荧屏上自成一家又独领风骚。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