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公共议题少谈点国际惯例,多讲些现实道理

2013年11月04日 08:07   来源:中国网   邓海建

  “在德国,业主被要求须在短期内让空置房屋得到重新利用。在房屋空置率超过10%的市镇,地方政府甚至会推倒无法出租的住房。”此前,一则关于德国闲置房政策的帖子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近日,德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向记者证实,这则关于德国空置房政策的传言并不属实。(11月3日《北京青年报》)

  这一次,所谓的国际惯例又被戳穿为一张虚拟的虎皮。不妨回顾一下这个以讹传讹的德国空置房政策:2008年,有媒体称,“西班牙《起义报》7月14日发表文章,题目是‘欧洲向闲置房开战’,指出在德国,业主必须使空房得到重新利用,在房屋闲置率超过10%的市镇,当地政府还会推倒那些无法出租的住房。”随后,不少媒体加入传播和转载的大军。再后来,这一说法被知名房产评论人牛刀转载,其2010年8月的博客文章《欧洲各国住宅空置一年以上就可以免费入住》也引述了这则信息。最近,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举行的“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上,一位专家再次提出,“中国房产政策可以向德国学习,闲置3年,房产税翻番;闲置5年,政府组织流浪汉入住;闲置7年,收归政府所有。”于是,一石千浪,直至泡沫崩盘。

  当然,如果我们仔细考量一下这个道听途说的消息被证伪的历史,基本能看到这个时代在前进的一些足迹:一是世界扁平化,加之私媒体的发展,更令“权威谣言”难以立身,专家学者或立场先行、或不求甚解的所谓国际惯例,很容易让那些早就对国际社会了然于胸的民众侧目或哑然。譬如今年此则虚假消息再度出山,微博认证为“2008年从北京徒步到乌鲁木齐的德国人”的“雷克小流氓”立马就回应称,这个政策“我都没听说过”。二是法治理念成为日益深刻的共识,在号称“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私产保护严苛的西方国家,如此动辄就“推倒”的行为,实在离物权逻辑相去甚远,因此,尽管中国的民众渴望房子,却不会天真到真希望公权随意“推倒”私人房产来成全自己的刚需——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公共理性。三是在公民社会,合理质疑已经成为独立思考的常态。若干年前,专家说什么、我们听什么,但今天的中国,专家学者的“至理名言”,恐怕都会遭遇从“脑袋”到“屁股”的打量,批判精神、思考能力,是一个社会最大程度接近真相的重要力量。

  客观而言,国际惯例本身无可原罪,这一发轫于国际贸易的专有词汇,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人类对公共事务的共有认识或共同价值,有不少值得借鉴或学习的内涵与外延。但值得注意的是两种可疑的姿态:一是左手国际惯例、右手中国国情。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时称是“国际惯例”、民航业收取机场建设费却称是“国情使然”;为延迟退休造势时称是“国际惯例”,回应养老金双轨制时又称是“中国国情”……大概的意思是,左右都是对的,横竖都是有理。二是以国际惯例的名头吓唬人,言外之意就是“懒得跟你多解释”,都国际惯例了,还不够牛叉吗?在这样的逻辑下,公众的知情权就只能止步于所谓的惯例,而至于公平透明的博弈,也在惯例的帽子下一应省略。

  国际惯例不可怕,可怕的是以为掌握了国际惯例或假装编制出国际惯例就不讲道理。公民社会也好,人民社会也罢,一切事关公共利益的制度设计或价值取向,总该是道理与道理的碰撞、是权益与自由的争鸣,而不能总把居高临下的国际惯例当做强权思维的时髦衣裳。为了防止继续贻笑大方,以后的公共议题上,还是少谈点国际惯例,多讲些现实道理吧。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