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惯例”政府部门不能张嘴就来

2014年08月27日 07:44   来源:北京晚报   苏文洋

  “国际惯例”这些年在中国大行其道。一些地方政府无论是干点什么,都把“国际惯例”搬出来。仿佛“国际惯例”是个“紧箍咒”,老百姓都是不听话的孙悟空,时不时地念上几遍,不由得你不乖乖听话。

  8月21日,深圳市征收路外停车场停车调节费听证会上,政策制定者深圳市交委大念“国际惯例”咒语竟然失灵了。据新华社报道,绝大多数代表对征收所谓的“停车场调节费”持反对意见。

  据报道,深圳市交委在陈述征收停车场调节费方案时,反复提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称“伦敦、新加坡、香港等国际先进城市经验表明,运用经济杠杆调控交通需求,通过提高停车收费等经济手段,增加小汽车使用成本,减少小汽车使用,引导小汽车出行向公交出行转移,是各大城市的普遍做法”。

  听证代表刘长森在听证会上反问:征收“停车场调节费”到底是否符合国际惯例?“方案举了伦敦、新加坡、香港的例子,但仔细研究发现,他们涨的是停车费,而不是‘停车场调节费’。如果有一个城市收‘停车场调节费’,咱们就符合国际惯例。但是我一个都没有发现,怎么就说符合国际惯例?”他还说,如果符合国际惯例,就是提高停车费。停车费和停车场调节费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东西)。停车费是基于物权。停车场调节费是行政征收费用。政府在私人产权停车场门口强行征收“停车场调节费”是在侵犯公民财产私有权。

  伦敦、新加坡、香港等没有一个城市收“停车场调节费”,深圳市交委就敢于红口白牙,张嘴就来一个“国际惯例”,胆子大了一点,实事求是的作风缺了一点。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现在的老百姓也开始学习讲“认真”了。一讲“认真”,就发现深圳市交委工作太不认真了。政府要真金白银从老百姓兜里掏钱,老百姓不讲“认真”也真不行。明明白白是没影的事情,居然也搞出一个“国际惯例”,这是欺负老百姓不出国,还是习惯性瞎扯?

  我相信,政策制定者深圳市交委一定事先有相当多的人到伦敦、新加坡、香港考察过交通管理,花的自然是纳税人的钱。官员自费出国(境)为公事考察,我还没有听说过一例。按道理说,交通管理不像高科技,人家保密不告诉外人,或告诉咱们也听不明白。怎么那么多人出国考察交通,回来啥都没学会,还要生造一个“国际惯例”?实话实说,借我两个脑袋也想不明白这里边的葫芦装的是什么药。

  什么是“国际惯例”?外国有的就是“国际惯例”吗?听证代表说,如果有一个城市收“停车场调节费”,咱们就符合国际惯例。我看他说的是气话,我就不同意外国有点啥都是“国际惯例”,有一个都算“国际惯例”。对外国人来说,中国也是外国,至少是国际的一部分,似乎全世界也没有几个政府把咱们当成“国际惯例”挂在嘴上,为什么我们总要拿“国际惯例”说事?不说“国际惯例”就不知道应当怎么干事,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说到底,是一种缺乏道路自信的表现。连“国际惯例”这个名词的概念都搞不清,外延内涵是什么都不知道,最好就不要用“国际惯例”吓唬人,更不要当成“紧箍咒”张嘴就来。北京市交通委好像在研究治堵的“国际惯例”,有专家放风收什么费,我建议认真一点,别搞出深圳交委的笑话。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