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字背书”让监管不敢“和稀泥”

2013年10月23日 08:17   来源:齐鲁晚报   本报评论员 赵丽

  纪检监察部门是查病灶、打老虎的制度性力量。“签字背书”正是推动监管责任人认真履职的创新举措,若其得到制度化、常态化推广,将是根治机关单位“检查走过场”、“护犊子”等恶习的一剂良药。

  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就中国铁建8.37亿元业务招待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时表示,按照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的要求,他本人和此次检查涉及到的中国铁建各级主管领导、纪委书记均签字背书报结果,核查报告如果出问题要倒查追究责任。

  “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纪委监察人员的失职渎职,将对反腐工作产生巨大的损害。“签字背书”正是推动监管责任人认真履职的创新举措,若其得到制度化、常态化推广,将是根治机关单位“检查走过场”、“护犊子”等恶习的一剂良药。

  纪检监察部门是查病灶、打老虎的制度性力量。尤其是单位内部和派驻基层的纪检人员,更是查堵问题的第一道“关卡”。他们是否忠于职守、无私无畏,不但直接关系到打击贪腐的效果,也深刻影响着当地系统内部的风气。

  多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纪检监察事业,这支队伍的作风和能力也不断提升。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地方,履职不力乃至违规违纪的情形仍然存在。前不久,中央巡视组列出的问题清单就显示,中储粮、水利部、中国出版集团等机关单位被发现的问题与纪检体制有关,存在“纪检监察力量薄弱”、“基层腐败案件多发”等情况。

  现实中,一些纪检工作人员难以跳出利益纠葛,或迫于上级压力,或出于“老好人”心态,检查监督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处理问题时又习惯“和稀泥”。还有人甚至被拉拢腐蚀,与贪腐分子沆瀣一气。这类监管失责的情形在一些内部高度封闭的单位和地方更易出现。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住建局原副局长李志强落马后,忻州市纪委书记辛旭光就曾坦言,“一些派驻基层的纪检干部,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与当地官员打成一片,因碍于人情而疏于监督。”

  签字背书、倒查追究的办法,对破解“护短遮丑”、“一级哄一级”这类问题有极好的针对性。此前在监理、金融等领域,已有类似的设计,促使当事人认真落实责任,一旦出现差错需承担后果。中纪委“启用”这一措施,将对监管责任人,尤其是那些心存小算盘,干工作糊弄的纪检干部形成有力的警示和约束。以中铁建业务招待费检查为例,“签字背书”可不是轻飘飘的抬笔落笔,如果将来针对此案的核查被发现有出入,那么为此签字背书的监管者都将承担责任。

  根据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的要求,中央企业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要认真推广运用“签字背书”这一新方法。希望接下来这一创新举措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得到更充分的应用。而在一些具体行业的监管中,也不妨引入“背书”机制,进一步促进权责一致,让监管者自觉、让老百姓心安。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