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场建好了,“广场精神”呢?

2013年10月12日 08:02   来源:长江日报   采桑子

  北京昌平的史某因觉得院子里跳广场舞的噪音过大,与邻居发生争执,竟拿出家中双筒猎枪朝天鸣枪,并将三只藏獒放出来冲进人群。最近,史某因涉嫌非法持有枪支罪被批准逮捕。(10月11日《北京晨报》)

  因小事而“单方面”率先使用藏獒、猎枪等“进攻型武器”,最终被捕,实在是咎由自取。但真正的事情远未结束,因为改善广场舞扰民之类的“广场精神”缺乏症,已不能漠视之。

  中国恐怕是一个缺乏广场的国度。很多人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稻场可以客串广场的功能。那时虽谈不上什么休闲和娱乐活动,但稻场在农闲时正如一个简易广场。村里的红白喜事、过年舞龙、开大会、夏夜乘凉,稻场总是一个万能地方。彼时虽没有谁去拟定一份“稻场守则”,可毕竟存在一个传统且稳定的乡土治理结构,从调皮顽劣的儿童到不安分守己的成人,都有规矩制约。即便是一个简易的稻场,看不见的“稻场秩序”却是强大的。

  随着时代进步,如今不仅城市开始有了大广场,就连一些规模不大的小区也开始建小广场。广场有了,但“广场精神”却没有跟进。比如,你有没有觉得广场舞的音乐越来越吵?有人不拴虎狼之犬是否让你心惊胆跳?随意践踏草坪的人是不是让你很心烦?这一切,你只能忍受,躲进小楼成一统。因为根本没有沟通的地方,没有讲理的去处。

  “广场精神”本质上是一种公共精神。孔子提倡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希望处理“己欲”与“施人”的关系,这也是公共精神的关键。这里面大抵有四个境界:一,己所不欲施之于人;二,己之所欲施之于人;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人之所欲施之于人。第一重境界缺乏对人起码的尊重;第二重境界太自以为是。两者都是纯粹的自私自利。第三重境界开始知道考虑他人,可视为公共精神的底线。第四重境界可视为公共精神的上线。

  广场舞本来是一个好东西,但“广场精神”的底线要求人有所节制,考虑他人感受,顾及公共影响。比如能否把声音调低一点,把时间安排妥当一点。倘若一心只想着自己开心,率性而为,罔顾他人感受,难免会产生矛盾。

(责任编辑:武晓娟)

鍒嗕韩鍒帮細
延伸阅读
  • ·海珠广场新规划应重视水上交通    2013年11月29日
  • ·广场建好了,“广场精神”呢    2013年10月12日
  • ·正式叫法,为啥叫不响    2013年07月17日
  • ·期待岭南广场更“岭南”    2016年02月2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