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外资银行分享了中国银行业发展红利,赚得盆满钵满,逐步撤离是典型商业性财务投资安排,十分正常;同时,一些外资银行自身资金紧张,需要回流资金补充资本金和流动性
日前,美国银行全部卖出所持中国建设银行H股。一时间,外资减持、套现中资银行股份,成为一大热门话题。
近10年来,一些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参股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在内的大型中资银行。2009年以来,参股工、农、中、建4大行的外资机构,在分享中国银行业发展红利后逐步撤离。
增值是资本运动的内在动力,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中,资本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流入或流出,是正常的资金活动,无需大惊小怪。从实际来看,外资机构竞相参股大型中资银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投资”,而是比较典型的商业性财务投资,是为逐利而来。当它们收获中国银行业改革红利,赚得盆满钵满之后,择机退出是迟早要发生的事。
从国际资本市场的大背景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方各大金融机构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不少外资金融机构自身资金紧张,需要回流资金,以补充资本金和流动性,而且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阴影不散,使得欧美市场也亟须大量流动性保驾救市。同时,美国经济正在缓慢复苏,催生出新的投资机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尽管其经济复苏前景仍不确定,但自美联储释放择机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信号后,新兴市场国家资金净流出规模不断创新高。
从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来看,近两年国际上“唱空中国”、“做空中国”的声音和动作不断。如,美国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一直“唱空中国”,今年4月还先后宣布调低中国主权信用评级;部分外资投行从今年3月开始发布报告建议客户减持中国股票,同时买入看空中国4大银行的衍生品。还有部分外资机构撤离中国楼市、梦想做空人民币等等。外资抛售中国银行股权,不排除有“唱空中国”、“做空中国”的因素,是在别有用心地渲染中国投资风险。
不过,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宏观经济和银行业依然向好,并未出现外资大规模撤离的现象和问题。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继续大幅增长,银行业净利润达到7531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净利润达3843亿元,远超市场预期;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仍处在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尤其是PMI指数最近两月连续回升,且回升幅度明显扩大,表明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我国当下没有出现外资主动集中撤离的迹象,外商直接投资(FDI)和证券投资跨境资金净流入仍在增加。
有人将外资撤离中国银行业解读为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毋庸置疑,中国的确面临着地方政府债务、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认真解决。不过,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地方债等问题总体上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杯弓蛇影的做法不可取。
也有人将外资撤离中国银行业解读为是由于对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和盈利能力下降的担忧。今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6%,比去年末略有上升,但远远低于全球1000家大型银行3%的平均水平。受益于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后综合实力大幅增强,中国银行业已多年保持利润高增长。尽管近年来利润率有所下滑,但今年上半年工农中建交5大银行净利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总和的41%。当然,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盈利能力带来新挑战。对此,商业银行应有清醒认识,积极采取综合措施,调整业务结构,深化自身改革,加大经营转型力度,释放新的改革红利;另一方面,有关方面也应赋予商业银行更大、更灵活的经营自主权,支持其寻找新的业务和盈利增长点。(赵淑兰)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