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如何面对社会提出的问题

—— 读《辩证看 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
2012年10月10日 14:30   来源:求是   

  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时代给我们提出了问题,我们的理论就应该具有时代的“问题意识”。《辩证看 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确定的8个热点问题,是在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调研基础上选择出来的。“收入差距如何缩小、房地产调控如何坚持、看病费用如何降低、素质教育如何推进、道德风气如何提升、食品安全如何保障、环境污染如何遏制、反腐倡廉如何深化”,都是民众关注的热点,当然也是社会和时代提出来的问题。十年来,直面民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正是“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理论读物所做的事情,经过多年积累,它已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建设中一个独特的理论品牌而被大众接受认可。

  理论尤其是社科理论、国家政策理论,不仅要在学者头脑和相关部门中重点停留,更应该“面对”大众。而社会中许多让人困惑的问题,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给出“怎么看”、“怎么办”的权威性解答。“理论热点面对面”主题的调研过程,其实也是倾听百姓心声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理论热点面对面”是党和国家与民众沟通商议民生大事、国家大政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解析问题根源,给出党和国家的政策解读,共商解决问题和完善社会的务实思路和举措。因此,“理论热点面对面”也可看作是一种新的理论大众化方式,为大众释疑解惑的同时,也是在统一大众认知;解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同时,也是在构建国家社会发展的共同理想信念。“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读物,事实上还弥补了理论在现实社会中“解释力”不足的缺憾。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力量和凝聚力而言,理论构建是一种能力,理论的社会解释力、理论的大众化,也是一种必要的国家能力。

  理论代表的应是我们社会的理性思考。所以成熟的理论最重要的,是不只看问题的表面现象,而且要用独特的“一双慧眼”,“雾里看花”,“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看 务实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2》就凸显了这种理论特点,在直面问题的同时,也给出辩证看的眼光和思路。如解析“分配差距”问题时,既分析了调控难度的原因,也用实证数据给出了国家为缩小差距做出努力后的初步成效,引导大家在宏观状况和变化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存在的问题。再如,怎样看待社会道德“滑坡”疑问,书中用事实说明,社会中存在败德现象,但也彰显着“大爱”,志愿者行动、助人为乐者及道德激情也在生长。即使有对“道德冷漠”的忧虑,有如何“扶起道德”的讨论,也显示着大众追寻真善美的渴望。正如书中所说:中国的道德状况是一幅“感动与疼痛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主流进步与问题突出并存”的复杂图景,以此引导人们辩证、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道德的“全貌”。

  相信没有哪一个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会没有问题,何况中国这样一个处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大国。我们国家目前在发展过程中还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成熟的社会和理性的公民,不会仅停留在怨气发泄或消极指责的“批判”中。我们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批判的力量在于思考和建设。真正的批判性思维是辩证的、富有建设性的理性思考。常言道“方法总比问题多”,重要的是针对问题要勇于直面并在“怎么办”和“务实办”环节着力。《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辩证看 务实办》等,其中的问题思考就极富建设性,这一点在该书系的关键词“怎么办”与“务实办”中已被体现和强调。

  此外,除了思考解答问题越来越注重用百姓熟悉的话语方式表达外,该系列读物的文字风格也越来越“大众化”。而且,读这些书,在理解问题、了解国家政策举措的同时,还会接受一种带着“正能量”的思维方式:那是一种充满辩证智慧、建设性思维的思考能力。(葛晨虹: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