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干部身上找原因

2013年08月08日 08:20   来源:人民日报   

那顺孟和

  要深入基层,多做调查,及时掌握和了解群众的需求动态,感知群众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千万不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社会转型期矛盾易发多发,出现问题不能一味地抱怨群众,必须先从干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们应问一问:是发展无出路还是干部无思路?是群众不愿干还是干部不想干?是群众不听话还是干部不像话?是群众不通情达理还是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是群众出难题还是干部有问题?是群众不明白还是干部不清白?

  群众工作是一门学问,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难度更大,真的需要有真本事、硬功夫。

  如何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

  针对不同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诉求做好群众工作。过去,我国的社会阶层就是工农商学兵。现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分化、细化出更多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利益群体,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我们必须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有些牵扯面大的问题和矛盾,甚至要成立专门机构、抽调专门人员去做化解工作。总之,针对不同利益群体的问题,要有区别地去化解。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没有区别就没有重点,没有区别就不能做到工作的针对性。还是那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注意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过去我们是骑马到群众家里做工作,现在联系群众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互联网上就能与群众交流,就能做群众工作。互联网工作,必须重视、重视、再重视。对于人数有几亿的这样一个庞大的网民群体,如果我们不重视,那就是最严重的失职,就是“丢失阵地”,就是“缴械投降”。我们眼皮底下几分钟前发生的事,几分钟后就有可能已经传遍全国、全世界,这就是互联网的特点。因此,我们要把互联网利用好、监督好,把互联网作为听取民意诉求、意见建议的重要平台,作为宣传党和政府声音的重要平台,作为与群众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

  再次,要增强对突发性群体事件处置的敏感性。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大多是群众反映利益诉求渠道不通畅、矛盾积累激化所致。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多做调查,及时掌握和了解群众的需求动态,感知群众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预测可能要发生的利益冲突,及时采取措施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并予以化解。千万不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一旦出现问题,对媒体不能堵、不能藏、不能拖,公开比封堵好,主动比被动好,早说比晚说好,自己说比别人说好。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生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我们一定要掌握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努力防范和制止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发生。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那顺孟和日前在自治区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时说

  本报记者 汪 波 贺 勇整理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