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全国烧烤模式"考验公共服务的"凉心"

2013年08月01日 10:09   来源:CE.cn   

    新闻背景:
    截至7月29日,全国有43个市县日最高气温超过40℃,53个市县出现极端高温天气。高温天气覆盖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19个省(区、市),覆盖317.7万平方公里。30日上午11时,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签发命令,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是有史以来气象部门启动的最高级别的高温应急响应。 

    “凉慰”劳动者,是“必须”而非“应当”
    毫不夸张地说,极端高温天气的突然降临,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相关法律规定的落实力度,照出相关部门的责任担当,也照出一个社会的良知和良心。只有让管理办法长出锋利的“牙齿”,并通过严格而及时的监管,让违规者付出代价,才能真正倒逼用人单位增强责任意识,做到长记性、花心思。【详细
    紧急启动高温关怀应急响应
    许多人往往并没有把持续高温和风雨雷电等一起归入自然灾害,但大范围、长时间的酷热,已严重影响多个城市的生产生活,并直接危及公众生命健康。在杭州,一位74岁保洁员高温下扫马路猝死。在上海,已有两例重症中暑患者死亡。当高温热浪成为“全民公敌”,尤其成为老弱病残、特殊岗位、困难家庭难以承受之重,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必须紧急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广大民众经受住“烤”验。【详细
    “烧烤时节”要有“热灾”概念
    就像央视评论员白岩松的观察:持续的高温其实也是一种自然灾害……但是,在今日的热浪翻滚中,我们似乎还不习惯把高温当作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去直面。于是,气象部门负责高温预警,而防灾抗灾多限于各个用人单位的自行其是,根本没有形成一套能够系统应急的社会抗灾管理体系。【详细
    “全国烧烤模式”考验公共服务的“凉心”
    高温不亚于一场灾难,这道理大家都明白。政府部门一方面要重视劳动者的高温权益保护,另一方面主动提供公共纳凉服务,不让“热死人”的悲剧因为工作的无奈或者生活的贫穷而发生。城市管理者能借鉴芝加哥所谓“穷人灾难”理念,来尽快构建国内城市的高温管理机制。【详细
    在热浪中探索城市热灾管理体系
    近些年,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构建城市热灾管理体系,像抗击震灾和水灾一样对待“热灾”。譬如芝加哥市就规定,气温达到40.6度以上,全市启动紧急计划,所有市政建筑都要进入24小时制冷状态,免费开放供市民乘凉。这些理念和实践,对于正在经受高温炙烤的国人来说,显得尤为宝贵。【详细
    相比“高温”,高温工作者更关心“饭碗”
    表面上看,高温工作者只顾着在烈日下挥洒热汗、埋头工作,而无暇顾及高温问题,难道他们不怕热吗?不是不怕热,因为相比怕“热”,他们更怕耽误了工作,少赚了钱,甚至丢了“饭碗”,在“高温”和“饭碗”面前,孰轻孰重,答案不言而喻。为什么高温工作者怕丢了“饭碗”、怕自己或全家人挨饿呢?因为,不遵守《劳动法》胡乱开人、不能保障劳动者合法、正当节假日权利的不良企业老板和事业单位大有存在,因为严重剥削低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者的现象还随处可见。高温工作者也想休息,可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手里拿的不是铁饭碗,也不懂得维权,图一时“凉爽之快”,接下来等着他们的可能就是失业和挨饿问题。【详细
    高温应急需要政府出出汗
    当下,正在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面对各地的“烧烤模式”,需要各级政府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真正做到红红脸、出出汗。群众在哪里,党员干部就应该在哪里。高温之下,政府部门应该去户外施工场地体验监察,对无视高温作业人员权益的企业进行严肃查处,帮那些不能放假停工的单位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出出汗、才能体谅民之艰辛、才能落实群众路线。【详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我们和五花肉只差一撮孜然的距离”,并不是什么幽默的笑话,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无暇反思高温“烧烤模式”的原因,当下需要做的是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体系发挥作用,让普通市民和高温作业的劳动者凉快下来,既是“凉”心的需求,更是良心的考验。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