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烟草公司今年5月豪购25辆超标公车的消息近日被媒体曝光。面对媒体追问,河南省烟草公司一值班人员告诉记者,“没有领导电话无法联系公司领导”,而周口市烟草公司一工作人员同样表示,“没有联系方式无法联系到负责人。”(6月27日《京华时报》)
显然,两级烟草部门的“鸵鸟式”回应,根本没有把豪购25辆超标公车当回事,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把媒体监督放在眼里。其实,“鸵鸟式”回应,在烟草行业早已成了“潜规则”。
今年5月媒体报道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每月超过1.8万元公积金,当记者到该公司所在的延吉市进行采访时,先是保安说公司负责人不在。后来,记者拨通了该负责人的手机。该负责人却说,他正在机场准备登机,到外地洽谈工作,对于公积金的事不方便回应。
广东省汕尾市烟草专卖局长被网络曝光3年间进出港澳65次,涉嫌违法持有两本不同名字的护照。他还被曝光倒卖高利润名烟牟取暴利,违规调入和提拔亲友30多人,“天价招待费”涉嫌豪华消费等,被网民称为“比最牛烟草局长还牛”。2010年11月2日,汕尾市委宣传部根据广东省烟草专卖局的调查称“据初步调查,上述职工反映的情况基本失实”。后来陈文铸也公开宣称,对于职工和网帖的举报,他“已经向警方报案”。
在问题发生的初期,为什么都习惯于“鸵鸟式”回应?纠其原因,根子还在对烟草的“垄断”。“垄断”决定了其财大气粗,“垄断”也使烟草行业成了纳税大户。当地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都来自烟草公司,其地位可想而知。再加上,上级部门离得远监督不到,本地部门离得近又无权监督,其目中无人,唯我独尊也就见怪不怪了。
“鸵鸟式”回应,不仅曝露了烟草等垄断行业的“特权”,更为垄断行业频频发生违纪违法问题找到了答案。
所以说,“特权”一日不除,垄断行业的违纪违法问题还会不断发生,“鸵鸟式”回应也还会频频上演。一旦进入恶性循环,其后果比高管月公积金逾万和超标购公务车要严重得多,可怕得多。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