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航天员太空授课:每一次科技进步都是造福人类

2013年06月21日 08:31   来源:长江日报   评论员 肖畅

  昨天,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成功举行。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开展基础物理实验,展示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此次太空授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授课中,航天员与地面师生进行了双向互动交流。

  1986年,美国女教师麦考利夫参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教师在太空”计划,但不幸机毁人亡。当年与麦考利夫一起参加选拔的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于2007年终随“奋进号”飞上太空,成功完成太空授课,弥补了21年的遗憾。

  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完成太空授课的国家。和芭芭拉·摩根的太空授课相比,中国航天员的此次太空授课不仅单次时间更长,科技含量较高,难度也较大。如果说,太空授课是一份荣耀,它首先属于中国的航天事业,证明着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

  航天事业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一个盛大的国家场景。建国初期,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两弹一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打开局面,浸润其中的执着、激情、奋斗,至今还带给人美好的印象。从神一到神十,中国航天事业“三步走”稳步推进,开启中国壮丽问天路,使中国人一次又一次共同分享荣耀。中国正处在一个需要高度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追求进步与发展的时期,中国的航天事业的进步轨迹,几乎可以说代表着一种纯洁、端正、干净的精神力量,是国家所积蕴的一份独特的精神财富。

  太空授课只是本次“神十”任务的一项内容,只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片段。但在这样的一个时刻,它仍然带给人们一种特殊的记忆。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对于太空的感受来自书本知识。这一刻,人们从太空行动的旁观者,变成直接的参与者。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都没有这样的机会,现在,人们得以观摩太空一课,感受新鲜,满足好奇,获得人生中难得的体验。

  某种程度上说,航天员是人类迈向太空的直接代表。现在,他们成为太空行动的分享者、传播者,他们在太空的表现和语言展现活泼生动的一面,人们不仅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也记住了他们的个性。惟其如此,一种从未有过的代入感,也随着授课进入了太空。

  历史上,人类向太空迈出的第一步,源于军事竞赛——1957年,苏联成功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太空行动超越了一种军事意义,或者国家目的,它实现“人类的一大步”,这个成果属于世界。

  从陆地到海洋和太空,人类向未知领域迈进。而每一次,都代表着人类的文化、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航天技术深刻地改变并且仍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航天技术,不仅使人类更加深入地认识自身、地球乃至整个宇宙,而且,正在将人类文明推向新的高度。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太空授课所体现的进步,带给人的美好感受,是属于全人类的。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