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工同酬,挖掘经济增长的新“红利”

2013年07月05日 08:1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本月起修订后的《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临时工与正式工同工同酬”是最大亮点之一。这对临时工们是个好消息,但无疑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们长期靠廉价劳动力优势来谋求经济增长的“红利”时代正渐行渐远。进一步研究采取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调结构的改革举措,加快培育和释放新的“红利”,引领经济增长进入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新阶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廉价劳动力是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有廉价的劳动力,我们才能够大量承接国际中低端制造业转移,以低成本优势把很多商品出口到国外。但这些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这一红利与优势正在消退。今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抵近荣枯线,特别是小型制造业企业PMI连续15个月位于临界线以下,表明制造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加快培育和释放新“红利”刻不容缓。

  新的红利与优势在哪里?人口仍大有文章可做。要知道,对中国这个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而言,人口红利的存在对我国来说是个长期优势。廉价劳动力这个“旧人口红利”我们虽指望不上了,但在多年的制造业发展进程中,我国技术工人队伍也在加快壮大,向技工时代迈进的条件日渐成熟,而其他多数发展中国家刚刚进入廉价劳动力阶段。如果我们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有意识地巩固、挖掘、扩大这个优势,推动中国率先转入技工时代,那势必形成其他发展中国家难以超越的优势。跟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它们多年来形成的熟练技工为数不少,但工资要比我们高很多。所以说中国的新人口红利,就在于有大量的熟练技工的成长。我们还没有充分开发和利用,现在要下大力气培育并好好使用,发挥所长。

  科技投入与创新应用也是新红利培育的必选项。近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持续降低,症结在哪?科技投入和创新不足是主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就表明,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资金投入等方面,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当前水平,也低于多数发达国家在相同发展阶段的表现。比如,在制药领域,欧美制药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至15%左右,有的甚至达到45%,而国内制药企业一般不足1%,个别达到6%至8%。国内所有制药企业一年的研究开发投入约100亿元人民币,远不及美国辉瑞制药一个企业一年的研究开发投入。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双重制约的根本途径。我国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与创新应用,那中国的发展前景会大不一样。

  新改革红利更重要。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0多种在历史上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无一例外:它们在关键时期失去了改革的勇气和创新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着力探索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无穷活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进一步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释放新一轮制度红利。只有这样,我国在人才、资金、消费等方面的潜力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所谓中国经济会越来越衰退的问题才不会出现。(马志刚)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