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引入民资加大竞争 金融创新需要“搅局者”

2013年06月14日 08: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信息技术作为金融业的“局外之手”,持续冲击和搅动着传统金融业。监管部门应放下身段,降低门槛,引入民资加大竞争

  “中国的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服务了20%的客户,赚了80%的钱;我看到的是80%没有被服务的企业,把他们服务好是中国金融行业发展前景所在。互联网金融就有这样的能力。”阿里巴巴集团马云近日直言中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不可能支撑未来30年经济发展需求,金融行业需要“搅局者”,需要外行入局共创未来。

  近年来,信息技术作为金融业的“局外之手”,持续不断地冲击和搅动着传统金融业。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发展速度,也许数字可以说明一切:2012年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全年交易规模达38000亿元,保持70%以上的年增长率;网贷平台数量近两年在国内迅速增长,迄今已达到2000余家,比较活跃的有几百家。

  在整个互联网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之中,技术创新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移动互联等技术革新在金融界激起阵阵波澜。数字、信息与金融不断交汇融合,界限日趋模糊,金融的未来在哪里?这是金融圈内外都关切而又困惑的问题。

  有专家认为,互联网已经颠覆了很多行业,金融业也必将被互联网颠覆。而且越是垄断、越是利益集中的行业,被互联网颠覆的时候就越不堪一击,因为有太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互联网金融正在改变传统的金融模式。过去的2012年,被业内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这一年,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宣布将和腾讯的马化腾、阿里巴巴的马云在上海成立合资保险公司,探索互联网金融之路;京东商城与苏宁电器也分别做出进军互联网金融的动作;加之阿里巴巴已经涉足小额贷款及一直在觊觎成立的阿里银行,一切都表明,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

  金融行业本质上是一个竞争性很强的行业,而金融创新的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产业升级换代和转型。在未来,金融模式创新的趋势将是互联网金融,必须要用新思想、新技术去服务客户。引入民资加大竞争,可能会使融资市场产生一个科学的定价,不仅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还能为整个金融业带来新的组织形式和所有制结构,增强金融活力。

  同时,金融行业需要“搅局者”,需要那些外行的人进来进行变革。监管部门也应该放下身段,降低门槛,无论是从社会发展还是市场进步上来说,金融业都需要有“野心”又有创新意识的“搅局者”。这样才能引发“鲶鱼效应”,才能真正推动金融改革目标的实现,也才能给经济转型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马仁海 《农村金融时报》供稿)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美国大选中的搅局黑马约翰逊    2016年06月06日
  • ·重拳打击智慧医疗的搅局者    2016年03月01日
  • ·股汇双降,又是大鳄来搅局?    2016年01月2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