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
广州中山四路南越王宫博物馆南端、城隍庙广场西,有一段不咸不淡的百来米骑楼街建筑,是在博物馆征地时留下来的。近日,广东投资招商网上发布的《南越王宫博物馆周边环境整饰工程设计招标公告》显示,整饰项目预计投资总额达1589万元,需要整饰的骑楼约100米长,装修面积850平方米,工程将恢复骑楼东南面约200平方米的浮雕等。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争取在年底完成整饰,将全面开放作为文化展示的场地。”
这件事有几个关键词:一是半截骑楼街,二是1589万元,三是文化展示场地。本来,事情和我等百姓小民,关系已经不大,然而,因为牵涉到上千万元的花费,资金来源虽说是“城投资金”,但城投的运作与公共资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整饰这段骑楼街该不该花这么多钱,就有议论一下的必要了。
按照最初的规划,这段骑楼在博物馆建成后是要拆的,后来在舆论关注下得以保存至今。可以说,这段骑楼的保留属于“意外”。这次整饰工程,是有关方面试图为“意外”善后。原因恐怕是:骑楼街留了下来,但很难看,风格与博物馆也不搭,所以就有了“整饰风格将会考虑到南越王宫的整体风貌”的计划;此外,这段骑楼街是建博物馆征地而来的,直接用于商用会有争议,所以整饰后会用做“文化展示”场地。
不过,这段骑楼街其实是块烫手的山芋,但凡属于保护性质的文化保留建筑,不是说留下就留下的,要永久保留,每年就得投入,本身存在又没有收入,那就是个无底洞。这段半截的骑楼街,不是什么文物,真要保留下去,恐怕按照目前的法律框架,是没有合法的经费支持的,管理方除了拆东补西,别无办法。就算这半截骑楼街归了博物馆,如果仅仅保留其“文化展示”功能,博物馆也敬谢不敏。
从规划和现实来看,这段骑楼街的存在意义是存疑的。所谓骑楼街的保留,无非要保留其文化意义,广州的骑楼街,有商业活跃在其中,才有文化意义,没了商业的骑楼街,只是徒有其表,魂已不在。而如果“整饰风格将会考虑到南越王宫的整体风貌”,那整饰之后的骑楼街,就连外表上的“文化记忆”都不存在了,何谈历史文化价值?
可见,中山四路这半截骑楼街,存在着功能上和文化上的很多不确定性,为这样一截充满不确定性的建筑花上大笔整饰的钱,是真的负责任吗?应当通过立法机制,先把这段骑楼街的去存确立下来,在考虑整饰也还不迟。不能因为手里有钱,就贸然一花了之。
(责任编辑:李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