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保护“骑楼文化”须打破“骑虎难下”

2016年06月03日 07:44   来源:红网   茅亩

  近日,汕头市镇邦街为防止危房的临街外立面不断脱落和避免误伤行人,有关方面给这些危房的外立面刷上了一层水泥浆,此举一出,周围居民纷纷支持,表示“这样子感觉更安全了”,但众多网友认为对建筑之美“造成破坏”。(6月2日《南方日报》)

  汕头老城区,依据扇形地形,以骑楼为核心建筑载体,保持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的环放射性整体空间格局,留存了一大批潮汕文化和西洋文化相结合、颇具人文历史价值的地域性近现代建筑。可以说,老城区是汕头的历史街区,也是汕头的城市文脉所在和城市文化的个性表征。

  令人忧心的是,这些老建筑的保护和修缮还很不理想。从报道看,主要是两方面问题带来的修缮困难,颇有骑虎难下的意味。一是产权问题,多人去楼空,难以联系和明确业主;也有一些是业主因各种理由不肯进行自我加固排危甚至放任不管。二是资金问题,专业的加固修复,原貌重现,所需费用往往很多,一座老建筑甚至需要百万元。

  据官方公开数据,在老城区的危房数量将近4700座,其中包括1500多座特危房屋。但是,严格意义上的文物保护对象,在这些危房中,并不占主要部分。汕头老城区现有20多处文物保护建筑。因此,破解之策,相应就要结合产权、资金这些突出问题,按照老建筑的具体“危机等级”,去确定保护格次和保护力度,进而寻求整体保护上的突破。

  首先,调研先行,制定保护策略。对所有建筑采用文物保护的标准进行严格控制既不现实,也无必要。那么,采取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就是一个办法。概要地说,就是建立建筑单体、建筑群体、城市格局三个层次的保护体系,文保单位完整保护,骑楼建筑群重点保护,控制立面和风格,其他普通建筑控制高度和体量。这就要求,政府要尽快通过专业评估,摸清各类老建筑的现状,将有价值的建筑纳入文物保护体系,优先拯救濒临灭失的建筑文物。

  其次,明确产权,界定保护责任。对于那些无人居住,年久失修,难以确定产权的老建筑,收归国有,进行保护。还可鼓励房主将产权无偿捐赠给政府,由政府进行全资保护;对于是文物保护对象,房主具备修缮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相关部门可以先申明其法律责任,然后依法“给予抢救修缮,所需费用由所有人负担”。同时积极利用社会力量,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民间资金支持,让企业、个人参加到老建筑保护中来。

  更有必要的是,不仅要在保护老建筑的物质形态上保护建筑的地域性,更要在保护其人文内涵上多作为。比如,对骑楼进行资料收集、汇存、研究,对其内蕴的建筑文化的各个细节加以发扬,不仅彰显城市建筑特色,更延续城市文化个性。否则,就沦为标本式的保护,失之短浅,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