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认国军老兵为烈士”何以成了新闻

2013年04月12日 07:28   来源:红网   田德政

  最近,陕西省政府近日批准6名抗战牺牲的国民党军人为烈士,批复文件称6人为“同志”,引发网友热议。昨天,陕西省政府官方微博回应,该政策一直在执行。据记者查询,针对国民党军队抗日致残官兵可否按残废军人给予抚恤优待问题,民政部曾表态:查实后可批准,但对外不作宣传。(4月11日《京华时报》)

  乍一看到此新闻,心里顿时升腾起一股暖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正在消除一些偏见,让那些曾经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过贡献的人,得到官方的正名与关爱,通过精神或物质的方式让他们的后人得到补偿,这是对历史的正视与尊重,是对他们在天之灵的最大安抚。

  记得往年在乡镇上工作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国军的老兵去镇政府咨询,像他们这些曾经的抗日老兵,老了能否得到一点救助?每当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感觉很无助,平心而论,他们曾经用自己的热血与生命,来捍卫过国家的尊严,为民族的解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和家庭。但在过去,不少地方确实帮不上他们的忙。每次看到那些佝偻着背的老兵抱着希望而来,又悻悻离去,有些人终其一身,都没有得社会的任何帮助,觉得我们确实有愧他们。

  过去我们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考虑,连一些共产党的老兵,为了能得到一点生活上的救济,都费尽周折,更何况曾经的对手——国民党?这也是一些基层政府拒绝那些请求救助老兵的借口。现在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有不少地方像陕西一样,追认那些曾经抗日的国军老兵为革命烈士,让其家属享受遗属待遇,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进步。虽然兄弟阋于墙,但毕竟还是兄弟,手足亲情任谁都无法回绝。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龃龉消除了,亲情还是要捡起来。

  陕西省这一次批准孙荫芝等6名抗战牺牲的国民党军人为烈士,只所以在人们心中激起波澜,人们除了感慨有关部门正本清源,对历史事实尊重,也觉得政府越来越有人情味了,越来越消弥异见、以人为本了。对有关部门来说,为这些国军老兵正名,虽然依据的是老政策,但不管政策有多老,这些人终于得到了烈士待遇,不管早晚得到落实,都值得肯定。但此事在处理中,稍微让人感觉不太畅快的是,有关部门认为“但对外不作宣传”,实在让人觉得不妥。

  一件正大光明的事,又不是谁“偷人养汉”,为什么就不能作“对外宣传”?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基调,弄得陕西当地的媒体,在报道此事的时候,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生怕出现什么纰漏。也许正是基于这样一种不作对外宣传的原因,导致本来有这样一种优抚规定的“老政府”,实施几十年了,群众知之甚少,而因为偶然的原因落实了政策,就成了为轰动性的新闻。如果这样的政策,在制定之初,就能公之于众,那么,这些老兵也就不用等这么久了,那么,就会有更多的老兵能在有生之年享受政策带来的好处了,也就不用等到死后才被“追认”。

  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仍然有一些人为了谋求话语权和解释权,把一些本应该公之于众的事,捂着掩着,原本稀松平常的事,越捂越神秘,弄得议论纷纷。这说明了他们缺乏执政的自信,越是怕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结果越是尴尬。在对待国军老兵这件事上,与其让公众舆论沸腾,不如干脆让更多的人知道政策,让那些符合条件的国民党军人及其家属都能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好处。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