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上旬至今,中国的上海、安徽、江苏、浙江相继发生18例甲型H7N9禽流感病人,6人死亡。同时,在中国出现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可以预判,随着时间推移,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
总体上来看,此次中国对H7N9禽流感的反应远比10年前对“非典”的反应快多了,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此次的H7N9禽流感难以与10年前的“非典”相提并论,因为既没有发现明显的聚集性病例,也没有出现人传人,还没有出现大量病人。同时,目前治疗禽流感也有比较有效的药物,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H7N9病毒对达菲敏感,可以初步确定使用达菲抗御和治疗H7N9禽流感。
但是,如同其他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一样,抗御H7N9禽流感最有效的是预防,这也意味着,监控是目前防范H7N9禽流感的最有效的方法。
这次H7N9禽流感病人于3月上旬死亡,3月31日有关部门才公布疫情有些令人费解。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解释是,此次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再加上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发现上述病例时,开展了相关实验室筛查,再将相关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至3月29日后者才从送检的病例标本中分离到3株H7N9禽流感病毒,所以3月31日才向社会公布。
这些解释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对于禽流感的监控需要坚持中国自“非典”以来形成的传染病防监控和防范机制。自“非典”以后,我国实施了不明原因肺炎报告、排查等管理办法,但是,对于禽流感需要同时从三种机制进行监控和预防。其一是对禽流感的监控和预防,其二是对人感染禽流感的监控和预防,其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对禽流感和人感染禽流感进行监控和预防。
2005年11月21日,我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发布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成为目前中国应对重大动物疫情的最新法规,其中就包括对禽流感的监控。这个规定要求,只要发现动物群体发病或者死亡,就应当立即向所在地的县(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而后者经现场调查,如果初步认为属于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逐级上报。初步认为属于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在2小时内将情况逐级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同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现在,出现H7N9禽流感之后,更应当执行这种快速监控和报告机制,这对今后防治H7N9禽流感和其他亚型的禽流感有重大益处。
同时,对人感染禽流感,我国也有比较适应实际情况的监控和防范机制。2006年7月,卫生部印发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要求各省(区、市)年度首例人禽流感病例由卫生部组织人禽流感专家组诊断,此后发生的病例由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组诊断,同时报卫生部备案。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辖区内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派出专家组进行调查和会诊,并向卫生部报告。
如果说上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发现上述病例时执行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是值得肯定的。不过,按“预案”的规定,如辖区内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派出专家组进行调查和会诊。上海在时间上和细节上是否执行了这些规定,也值得总结经验。
对于禽流感和人感染禽流感进行国际合作监控也是信息社会对传染病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这方面,国际上已经有较好的合作机制。除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规定外,国际社会对禽流感的监控防范还达成了一些较好的协议。例如,鉴于候鸟是传播禽流感的主要媒介之一,但目前还没有一个世界规模的监控系统,2008年,美国、德国、俄罗斯等16个国家达成一致意见,构建一个监控禽流感的国际信息通信网络,旨在加强应对可能引起新型流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构建这一通信网的主要工作除了给候鸟佩戴芯片标签,依靠通信卫星对它们进行跟踪调查以外,还包括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推进全球范围的相关信息收集和共享网络的建设。在这方面,如果中国积极参与,也会对此次H7N9禽流感的监控和防范起到积极作用。
现在,职能部门除了在专业操作上要依据《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监测方案》、《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人禽流感消毒、院内感染控制和个人防护技术方案》、《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等进行防治外,也要对公众生活提出指导性的防范禽流感的措施,还要从监控畜禽类的疫情着手来防范禽流感。加上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候鸟开始北迁,更应当对鸟类加强监控,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防范禽流感的进一步扩大和感染人。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