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峰两会观察】学林毅夫用"婴儿之眼"看中国经济

2013年03月07日 06: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今年经济学家林毅夫作为新一届政协委员,重回参政议政的舞台。小组讨论会上,他直言“未来20年,中国都有维持GDP增长8%的潜力。林毅夫认为,如果把这潜力发挥出来,到2020年我国的人均GDP和城乡居民收入都会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有望成为高收入国家。(3月5日《北京晨报》)

    不少媒体把林毅夫列入“唱多”中国经济的春天派,近来,林先生也针对中国经济与改革发表了不少看法,比如近期的“中国经济长短策”、“中国需要釜底抽薪式改革”、“中国经济的下一个黄金十年”等等建议和主张。综合来看,林先生以“信心满满”地态度来看待中国经济前景,而要达到如此“炫丽”的目标,是需要在一定逻辑的基础上的。

    林先生此言一出,引发各种热议,既有认同,也有不以为然。林毅夫曾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当然不会毫无根据地“信口开河”。  

    多年以来,中国经济能在欧美日等各发达国家经济较为低迷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年约8.5%左右成长率高速前行,并且内需市场还潜力巨大,并成为驱动全球经济的最重要引擎,我们也有理由和林毅夫一样,对中国的崛起报以期待。

    林毅夫曾在《我回来了,中国会更需要我》一文说,“在中国的经济学界,我还一直被称为中国经济的‘唱好派’而备受争议”。我提出的‘中国经济仍将保持20年8%左右的发展’、‘中国经济将会乘风破浪,继续前进’这些观点经媒体报道后,遭到舆论诘问——感受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社会矛盾加大等现实压力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我回来就在‘放卫星’。”

    那么,“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高收入国家”,林毅夫是不是在“放卫星”呢?

    当然,中国未来十年的经济前景要如林先生描述得那么“乐观”,需要回答几个问题:

    其一,今日中国的经济“繁荣”持续力有多大?自然资源的过度掠夺,缺乏严格环保制衡的“暴发户”发展,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一直“转身”很慢;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在拷问我们,“维持GDP增长8%的潜力”还有多大?

    其二,林毅夫先生曾指出,经济发展需要一个有为的政府。政府更多的角色应该是“助产士”而非“永久保姆”。

    十八大把界定政府角色作为经改的核心。那么,政府该如何“有为”,对于国有垄断企业、民营经济等各成分经济体怎么伸出那“有形之手”,又怎么去尊崇市场化的另一支“无形之手”呢?

    其三,我们强调改革是最大红利,但诸如林先生提出的要“从中等收入陷阱突围”,我们是否有勇气去面对。

    另外,中国经济“风景这边独好”,信心在哪里?“一轮明月满天星”,我们如何让民营企业托起中国经济的明月呢?

    改革红利要释放,不是光从嘴巴讲的,有时是需要解决林毅夫提出的那样,解决问题的办法通常有两种:扬汤止沸或者釜底抽薪。对于消除腐败、收入分配,还有公平、公正、效率等问题,能不能以一种“长治久安”的态度,敢于运用釜底抽薪的方式处理亦考验管理层的智慧。

    正如林毅夫先生主张的,“不用过去的眼光和理论看待今天的问题,而应该用‘婴儿之眼看待问题’”。只要我们好好地去破解和排除事关中国经济前景存在的那些问题,林毅夫的主张就不是“放卫星”,而是能够实现事关所有中国人共同利益的美好愿景。(王振峰)

 

    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正式开放网友投稿,原创经济时评可发至cepl#mail.ce.cn(#改为@)。详见中国经济网评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振峰两会观察】扶持小微企业,政府不能"越俎代庖"

 

【振峰两会观察】PMI显示中国经济复苏 服务业挑大梁

 

【振峰两会观察】不能放弃"外贸出口拉动经济"模式

 

【振峰两会观察】制造业升级刻不容缓,关联新"红利"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