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版”红楼梦到底有多少原汁原味?

2013年02月28日 13:53   来源:荆楚网   王学明

  昨晚,随着威风锣、场面鼓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响起,昆曲电影《红楼梦》在首都高校的巡映正式启动。该片导演龚应恬表示,影片不再局限于宝黛爱情,而是以宝玉的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荣国府的盛衰。他解释说:“这一次我们试图让昆曲的唱、念、做、打之美,完整地原汁原味地呈现在银幕上,借两小时四十分钟的影片表达我们对《红楼梦》的尊敬,对昆曲的热爱。据悉,经过此轮高校巡映后,该剧将在全国各大院线放映。(2月27日《北京日报》)

  《孙子兵法》提到:“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那么,用昆曲音韵之美、电影元素之丰富、展现手法之独到来创作昆曲电影《红楼梦》,以此表达对经典著作的尊敬,让人觉得倒也无可厚非。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部昆曲《红楼梦》里到底有多少原汁原味?

  对此,笔者有三个疑惑。其一,单从名字上看《红楼梦》前加“昆曲”两字,说明电影其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并且还掺杂着导演的主观色彩;其二,报道中提到创作影片的视角,“不再局限于宝黛爱情,而是以宝玉的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荣国府的盛衰”,换句话说,也就是对原著大换血,等于是把有些情节抛开原著、另起炉灶了;其三,电影中采取了把情节放大化的做法,例如把“荣国府的气派、演员的表演细节与情感表达一一放大”,那么对于时长只有两小时四十分钟的电影来说,一些剧情的放大也就意味着另外一些剧情的浓缩。如果这样,原著在这“放大”与“浓缩”之间,也就难免不会走了味。可见,昆剧电影《红楼梦》并非能够达到“完整地原汁原味地呈现在银幕上”的效果。

  一部《红楼梦》洋洋洒洒七十多万字,还有着“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的美誉,如果人为地把其浓缩为只有两小时四十分钟时长的电影,并且融入不是原著本身的成分,却还想要观众看到原著本身的原汁原味,这岂不是荒诞不经。这不禁令笔者想起了最近某地方台热播的武侠剧《笑傲江湖》,连续看了几集,可怎么也找不到作家金庸原著里的味道。其中,“东方不败竟然是女儿身”,“女一号任盈盈竟成了打酱油的”,最后电视剧却以“东方不败掏心救任盈盈”结束,真是让人大跌眼镜,直呼奇葩,也难怪有人会发出“笑熬一摊浆糊”的感慨。不可否认,改编原著能够使得经典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偏离原著的现象。希望改编者能够把握好一个度,立足原著本身,把经典名著里的原汁原味更好地呈现出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经典名著不走形、不失神。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