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山西“房媳”的“红楼梦”还要演多久

2013年01月31日 09:02   来源:荆楚网   汪忧草

  据新华社记者独家调查发现,山西运城“房媳”长期在职却变为“失业”、假名字上了真户口、丈夫靠假手续一步步当上公安局长、公公改年龄推迟退休,举家造假背后,底线在哪里?(潇湘晨报1月31日)

  是滴,“房媳”张彦明明长期在纪委工作,却凭借虚假的失业证明等材料,于2006年顺利获得北京户口;3年后,2009年3月,山西夏县裴介镇派出所又给“房媳”张彦办理了另一张身份证,名字变为冬岩;“房媳”的老公在被录用为警察时,凭着担任运城市财政局的老爸关系,违反规定办理录警手续;“房媳”的公公则为延迟退休私改自己的档案年龄,并因此受到运城市纪委的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失业证是假的,身份证是假的,名字是假的,录警手续是假的,年龄也是假的……

  这果真是一个举家造假的“假府”,在上演着一场山西运城版《红楼梦》了。但显而易见的是,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中的贾府是封建时代官宦世家不幸遭际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而山西运城的“假府”,却是当今时代人民公仆为了一己之私、为了最大限度地谋取私利、为了攫取尽可能多的公共资源,而处心积虑编造出来的种种假冒,纯属于“自作孽”。

  在这个荒诞不羁的山西运城版《红楼梦》里,究竟还有多少弄虚作假的丑事还没有浮出水面呢?究竟有多少民膏民脂,在这中间被“乾坤大挪移”到了他们手里?究竟又有多少国家公务人员,违背自己的职业操守与党纪法纪,干着“助纣为孽”的勾当呢?在这个“假府”的家族关系网里,从山西夏县到运城,再到北京,还牵涉到哪些官员呢?

  最难以理喻的也许是,针对媒体反映山西“房媳”同时有北京和山西两个身份证的情况,北京市公安局居然在其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未发现其有不符合北京市户籍管理规定情形。但一个人拿着一张虚假的“失业证”,居然在北京投资入户,这里面的猫腻难道连神通广大的京城公安也看不出个究竟?不过话说回来,北京警方的说法倒也是应了《红楼梦》里的那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赋予红楼梦更多流行元素    2015年12月04日
  • ·别拿隐居续写“红楼”当榜样    2013年08月21日
  • ·红学的公共空间里该怎么玩    2013年07月01日
  • ·“三言”改文风    2013年05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