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交都市” 规划城市未来

2013年02月27日 08:08   来源:长江日报   付小为

  去年10月,武汉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日前,市政府常委会通过《武汉国家“公交都市”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加速推进“公交都市”建设。

  按照实施方案,公交都市项目五年需投入资金1098亿元,分别用于轨道、公交场站建设,通过每年新增公交车500辆,基本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全覆盖,使公交行业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

  为建成公交都市,武汉细分出了“多元网络、枢纽支撑、公交提速、低碳公交、智能公交、慢行交通、需求管理、服务提升”的8大子工程。而从市长唐良智的要求来看,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综合两者,公交都市建设很大程度被放在扩大交通网络覆盖面,增加市内点对点相互抵达可能,从而解决市民出行问题的层面作理解,突出的是交通性和便民性。

  交通、便民,前者为手段,后者为目的,两者确实都是“公交都市”的重要内核。值得注意的是,两者都围绕着交通概念,这是不是说,公交都市的意义仅限于交通呢?

  事实上,公交都市与交通概念一样,它们都有着广泛的外延意义,某些时候,这些外延意义甚至会超过其既有含义。以公交都市来说,表面上,交通网络构建是城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实质上,交通网络以城市规划为蓝本,相关建设直接决定着城市的整体发展。

  从规划角度看公交都市,人居便民意义最为一目了然,但同样需要重视的,还包括它在发挥城市其他功能上的作用。

  以更新黄标公交车2026辆为例,这一举措旨在加快淘汰启动慢、污染严重的车辆,严格执行公交车辆8年报废标准,更新的车辆全部采用国Ⅲ以上标准或清洁燃料、新能源车辆。可以看到,它把“两型社会”建设落实到公共交通的具体实践。事实上,实施方案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节能环保举措。

  另外,交通覆盖面的扩大,不止是城市道路轨道通达的标志,它还构建着新的城市产业布局。现代社会,任何领域、产业的布局,都必须考虑物流、商贸流通的便捷性,而交通则是与之对应的考量因素。交通的覆盖,也是产业布局面的覆盖,反过来看,具有规划意义的交通覆盖,都带有明确的产业布局意图。

  应当说,“公交都市”是一个具有多向度意义的概念。以接下来的五年为期限,怎么利用好建设“公交都市”的契机,带动武汉城市功能的全面升级,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可能首先要从对“公交都市”的全面理解开始。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