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颗土鸡蛋孵出的是亲情正能量

2013年02月07日 14:1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任小康

  过年团聚已经不是简单的过节方式,而是一种沉淀于民族内心的文化观念,是维系稳固中华民族家庭亲情的内在纽带

  近日,网友施先生发来一条春运微故事,今年他老婆刚生了儿子,他们没有回家,准备把父母从湖北黄州接到广东过年。父母出发前,他一再叮嘱,春运路上人多,不要带东西过来。但老父亲和老母亲还是背了100斤花生油和300个土鸡蛋给他们。(2月6日《武汉晨报》)

  34亿人次的人口大迁徙,总让春运这个话题五味杂陈。有辛酸,河南南阳农民工王新周从北京返乡,上火车前没有吃晚餐,12小时的旅程,只得靠几个砂糖橘充饥;有无奈,尽管在火车上没有座位,甚至没有立锥之地,但你依然得掏钱买全价票;也有感动,无论是游子从远方为父母捎上一件新衣,还是老父母跋山涉水给子孙送来土鸡蛋,都让人情不自禁、眼眶湿润,再僵硬的内心也在瞬间被温暖的亲情互动所融化。

  亲情互动的符号载体往往充满质朴的味道。一双母亲亲手纳的鞋底,一箱从家乡带来的土鸡蛋,都是最好的见证。在拥挤的春运旅程里,施先生年迈的父母第一次出远门,转车三次,“护送”300颗土鸡蛋从湖北黄州到广东佛山,殊为不易。土鸡蛋、花生油,并非稀罕之物,或许在佛山任意一个农贸市场都能买到,但我们却可以想见,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用父母汗水换来的食物,这其中蕴含的味道一定远远超越了食物本身,这或许正是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透出的那份令人回味至深的“妈妈的味道”。

  另一方面,亲情互动也无需苛刻的外在条件。26岁的施先生每月工资3000多元,结婚后他还没能力购房,便和妻子向工厂申请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夫妻房”。父母的到来,无疑会让这个家庭更显拥挤和局促,但这却丝毫没有阻挡家人的团聚。正如施先生所言:“春运再挤,亲情始终阻不断。”

  相比之下,在我们身边,因为给予亲情互动太多的附加因素,很多人正在为团聚而焦虑。也许还没有顾得上选择另一半,回到家乡,如何面对三亲六眷热切的目光?走到“外面的世界”时内心豪情万丈,如今归来却是空空的行囊,既无车也无房,该如何面对江东父老?有统计显示,接近七成的居民为回家过年而犯愁,过年焦虑症正在困扰着很多很多的人。

  过年团聚已经不是简单的过节方式,而是一种沉淀于民族内心的文化观念,是维系稳固中华民族家庭亲情的内在纽带。300颗土鸡蛋之所以能成为新闻,是因为击中了人们的情感软肋,重新唤起人们对家庭、亲情的思考。在城乡鸿沟还远未填平的当下,往往是父母在这头,自己在这头,一年中相聚的时间少得可怜,父母日益老去,他们眼中对亲情互动的渴望也愈加强烈,留给我们徘徊、犹豫的机会其实已经不多。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遗憾永远无法弥补,唯有好好珍惜当下。很多时候,亲情互动缺的不是能力和渠道,而是动力和意愿,尽管坚硬的现实压缩了社会互动的空间,限制了人们的情感表达,可我们依然可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亲情互动的载体。即使存款不多,无车无房,几颗土鸡蛋,一桌团圆饭,就是最好的亲情互动和心灵旅行。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