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老理儿。烟花爆竹是禁还是放,恐怕永远得不出一致的答案。挺禁者会说:“放炮加剧空气污染。”反禁者或言:“多日雾霾压根儿没人放炮。”
多元的社会导致意见的庞杂,此时的管理更需要张力和智慧。烟花爆竹“禁改限”本身就是一种平衡兼顾,有限的弹性体现管理的进步,放与不放尊重个人的选择。
任何习俗的延续,都离不开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以及青少年的热衷与否。北京实施“禁放”12年,至少使一代孩童打小没体会过“爆竹声声辞旧岁”。再加上电脑、数码产品的风靡,即便是“解禁”之后,许多孩子对放炮也没有太大的劲头。至于有放炮“情结”的成年人,充其量是在大年三十晚上“闹腾”一阵。放烟花、燃爆竹的风俗呈衰微态势是不争的事实,“复兴说”难保不是伪命题。
如果承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该相信群众的选择是理性的。有人愿意放炮,有人不愿放,已存在选择差异。烟花爆竹售价不低,噼里啪啦听个响,昙花一现的绚烂,“烧钱”值不值,精打细算的百姓会盘算。1月份北京有25个雾霾天,无人能够置身雾外,关乎污染的事,人们能不考虑吗?
在燃放烟花爆竹事儿上,有关部门应提供适度而非过度的管理服务,将各种实情告知百姓,尊重百姓的判断选择,才会过一个祥和欢乐的新年。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