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羊城晚报报道了深圳母婴室太少,许多年轻妈妈无处喂奶的窘况。这种情形,无论是大医院、大超市、地铁抑或其他公共场所,都普遍存在。
作为母亲和婴儿的基本需要,母婴室事关两代人的共同福利。它既是个人隐私得到充分保护的象征,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何况这个特殊人群每年都为数不少。然而,我们的城市一直对此报以冷漠,无非是因为妇女儿童没有太大的话语权,也不被男权社会所重视。于是母亲们习惯了忍耐,习惯了自寻办法,无论是用大衣围着,还是用雨伞遮蔽,将就着半年几个月就过了。
如果不是上级发文要开辟母婴室,大部分的场所都不会有这个标准配置。即使开设了,由于并非真正的重视和管理,可能也会沦为杂物间。最后政府统计起来会发现母婴室覆盖率达到多少多少,可等妈妈们真的去使用时才清楚,哪里的母婴室是摆设,哪里的才是真心为顾客。
当母亲急寻母婴室时,有超市工作人员会说,可以把婴儿放在购物车上换尿布,也有人会建议去厕所喂奶,还有人说“不就是喂奶,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凡此种种,不但是缺乏同情心的一种冷漠,更是大城市粗放发展的副产品。贴身的、精致的、人性化的母婴室设计,只存在于某些外资大型超市中。这又不难看出,国外在人道理念上比我们要领先不知多少年。
从母婴室的缺乏,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公益短板。我们大都市的气派和规模,动辄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然而只有困难人群、障碍人群、需要特别照顾的群体亲身认可,才算是真正的现代化。以弱势人群的体验测量,诸如地铁没有洗手间、商场没有母婴室、过街没有隧道天桥、残疾人没有电梯,这些“细节”随时都可击垮人们对城市美丽外表的赞美。
当这个社会抱怨母亲们越来越不愿意母乳喂养时,那首先就该质问我们的城市给了母乳喂养多大的空间和便利。如果这个城市只会赞美女性的曲线身材,只会刺激女人的购买欲望,但对母性需要却置若罔闻,母婴室普遍空白,这个城市始终还是非人性的,甚至原始得就和乡野农村没什么区别。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