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是虎: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匹配 期待更多研发投入

2013年01月17日 09:2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我国科研投入总量已经显著提升,但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规模仍不匹配。中国企业要想在世界上真正立稳脚跟,必须加大研发投入,真正的高科技靠花钱是买不来的

  近日有报道披露,2012年我国用于科技研发投入的经费将首次突破1万亿元,研发投入比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研发投入增长是件好事。近年来我国在科研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诸如“神九”上天,“蛟龙”入海,振奋人心。但如果和我国科技事业面临的形势困难相比较,现有的成绩还远远不够。特别是研发投入既要有量的增长,更要有质的提高。

  首先,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动力仍然不足。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共投入研发资金5116亿元,但平均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只有1.33%,与发达国家企业5%到8%的水平相距甚远。其直接后果是企业产值很大,但利润不多。

  其次,1万亿元研发投入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完全匹配。目前,中国企业的研发经费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和日本的1.1%。总体上看,维持中国经济增长仍主要靠投资而非技术进步。诺贝尔奖得主库兹涅兹的数据分析发现,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人均国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5%,其中资本贡献率约为0.25%,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则为1.3%。比如我国是轿车第一生产大国,但发动机大多仍从国外进口;我国新能源产业无论是太阳能、风能还是锂电池,核心技术仍未完全掌握。就整个工业体系来讲,新材料、动力系统和机电一体化等3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要迎头赶上,离不开大量而长期的研发投入。

  此外,创新思维有待解除禁锢,这是决定创新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中科院院士陈运泰曾直言不讳:我国整体科研实力的提高一直令人不满意,与投入很不相称。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创新思维和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实际上,中国人的创新思维并不需要输入,需要的是如何保持传承并发扬光大。比如“两弹一星”精神内涵里,就包括破除权威迷信和框框条条束缚,能够让人畅所欲言,这样才能少走弯路。

  如今,我国正面临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任务,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科技创新推动。早些年,有理论认为,现在已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依靠全球范围采购比自主研发更经济,这种论调的错误已充分暴露。比如,从国外进口的高速列车启动和刹车费用竟占到高铁成本的15%;我国出口手机占了该行业全球贸易量的80%,但只分得利润蛋糕中的1%。

  高科技靠花钱买不来,自主创新才能取得核心竞争力。我国科技研发事业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命运,我们理应寄予其更多期待。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