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百科 > 正文
中经搜索

儒家仁孝观念:孝心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010年09月02日 13:57   来源:新民晚报   

  学而篇载: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名若,字子有,鲁国人,少孔子三十三岁。“状似孔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为孔子晚年著名学生。《论语》记载有子言论仅四章,但对理解孔子思想都很重要,特别是“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篇),至今常被引用。子游曾称赞:“有子之言似夫子也。”(《礼记·檀弓上》)

  此章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一个人做人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却好冒犯上级,这种情况极少;不好冒犯上级,却好作乱造反的,从来没有。君子为人处世从根本处着力,根本确立了,“道”(思想体系)就会在心里扎根。孝敬父母,尊重兄长,这两种品德就是“仁”的根本啊!

  有子明确提出孝弟是仁的根本,是道的土壤。这是对孔子思想很好的总结,完全可以代表孔子观点。仁的含义十分丰富,但说“爱人”(颜渊篇)是其核心则无疑问。而爱人首要的就是“亲亲”(《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爱自己的亲人。爱亲人,主要是父母爱儿女,即慈;儿女爱父母,即孝;弟弟尊重兄长,即弟。前文已述,孔子未强调上对下的慈爱,所以有子也就只强调下对上的孝爱,自然还有弟。

  孝弟为什么是“仁之本”?孔子未深谈,有子所论亦很简单。反倒是后来的孟子找到了一个探讨的切入点。“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离娄下》),人和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离娄上》),不能得到父母的赞许和欢心,不配做人。“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滕文公下》),杨朱主张一切为己,就是目无君主;墨翟主张天下同仁,不分亲疏,就是目无父母。无父无君,就是禽兽了。

  尽管孟子言辞激烈,如此抨击墨子也不妥当,但他说人与禽兽不同之处,就是爱父母、尊敬父母、顺从父母,能得到父母的赞许和欢心,基本上还是对的。愚以为,孟子的观点可以得到现代学者理论的证明。动物学家、人类学家、伦理学家研究后得出结论,慈爱为人类和许多动物所共有,而孝爱只为人类所独有。也就是说,孝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最突出标志。这正是早期儒家再三强调孝爱的首要原因。

  现代学者区分人与动物,不只一个标准,如大脑容量和智商高低、思维能力强弱、使用和制造工具水平,等等。但这些标准都是相对标准。研究证明,黑猩猩的智商相当于三四岁幼儿,具有最初级的思维能力,会使用最简单的工具。因而,人性与动物性有少部分重合。而幼爱长的孝,则是人彻底摆脱动物性的表现。必须承认,早期儒家对人性的观察与思考,已非常深刻。(白子超)

(责任编辑:侯彦方)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