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消费与合理预期

2010年04月28日 12:58   来源:羊城晚报   

  在日前开幕的2010中经求是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提到,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要由外需拉动转向依靠内需,有三方面工作要做:提高居民的购买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适合消费用的产品,让居民“敢消费”。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多年来反复强调,如今成思危再次提出,有无必要?众所周知,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的较大影响,说明了主要依靠外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更加凸显了由外需拉动转向依靠内需增长的紧迫性。从去年开始,国家除了加大投资力度,也出台了不少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举措,但消费增长似乎并不可观。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36374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据初步测算,一季度最终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52%,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回升向好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但有分析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一数据仍显不足,消费空间仍需拓展。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强调做好三方面工作,让居民“敢消费”,仍属必要。

  做好工作让居民“敢消费”的前提,是清楚了解居民为何不敢消费。笔者在2008年底曾撰文谈到,“远虑”和“近忧”是居民不敢消费的原因。“远虑”指的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够完善,使得居民有后顾之忧,不敢消费;“近忧”则指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让消费者心有余悸,不敢消费。事过两年,经过有关方面的努力,从社会保障体系到食品安全环境,都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改善,居民为何依然不敢消费?

  居民是否敢于消费,取决于收入的增长,或者说以收入增长为基础。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578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8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远低于消费增速。因此,要让居民敢于消费,首先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近期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了温家宝总理的文章《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改革分配制度”这一备受关注的话题,指出要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形”分配格局。据此,可以认为,居民收入将逐步得到提高值得期待。

  居民是否敢于消费,还取决于对未来的预期和判断。笔者以为,对未来的预期和判断,既包括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也包括对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的预期,还包括居民对经济形势发展的判断。在目前全球经济复苏情况并不明朗的前提下,居民对经济形势发展的判断值得关注。而其中,居民对未来通货膨胀问题的担忧更值得关注并加以引导。

  且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楼市。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国十条”出台之前,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大城市楼盘销售“火爆”的场面,听到的是不少人买房“作为投资”的心声以及不断上升的楼价。耳闻目睹的事实,让更多的居民拿出积蓄投入其中。很多居民买房的理由很简单:为了保住自己的财产。况且,今年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增长2.7%,已经超过了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25%。钱放银行不如拿出来投资,而最好的投资品,在居民眼里就是房子。据分析这也是楼价不断上涨的动力之一。

  而在不久前,曾有基金公司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调查包括三大话题:2010年最关注的宏观经济问题、网民对通胀的预期以及2010年个人理财目标。网上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6.13%的网民预期通货膨胀将在2010年到来。此外,在“世界区域性经济危机、人民币升值、通胀预期”三大焦点中,网民最关注通货膨胀,比例高达80.49%,远远超过对其他问题的关注度。

  因此,在目前经济环境下,要让居民敢于消费,应更加关注、引导居民对通货膨胀的预期问题。对此,政策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让居民及时了解国家相关经济政策,在目前显得尤其重要。居民如果对未来经济政策及走势有个基本判断,而不是“雾里看花”,就容易对未来有个合理预期,从而减少盲目冲动行为,理性地安排可支配收入用于投资和消费。

(责任编辑:侯彦方)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