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诺兰: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还很长

2010年03月31日 07:25   来源:人民日报   彼得·诺兰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



    来自高收入国家的大企业现已经深深融入中国的经济体系,但在高收入国家,中国大企业却比较弱势,影响有限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一直很高。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利用了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来抢购全球的公司,就像《财富》杂志去年的一篇报道所说的:“中国购买世界”。实际上中国大企业一直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竞争挑战,他们希望把自己打造成全球性的领导者,但这个过程才刚刚开始。

    全球化与产业集约是现在的大趋势,目前很多行业里大概有四五家企业占据该行业内总销售收入的一半甚至更多。全球商业体系制高点主要被来自高收入国家的企业所占领。近几年,中国大型企业加快了对海外资产的收购,但是这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领先企业相比还是非常小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不到英国的1/10,不到美国的1/20。中国的大企业在高收入国家几乎没有什么业务,在高收入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不到200亿美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里一家中等市值公司的资产水平。来自高收入国家的大企业现在已经深深融入中国的经济体系,但是在高收入国家,中国的大企业还比较弱势,也就是说“我中有你,但是你中却没有我。”

    2009年,全球市值排前三位的银行都来自中国。尽管如此,在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银行界的并购浪潮中却没有频繁出现中国大型企业的身影,中国公司在高收入国家资产并购和股权投资方面,也受到非常严格的媒体监督和政治审查,所以中国企业在开展国际化业务上,可能遇到更复杂的情况。另外,中国大型公司的国际生产体系还落后于总部设在高收入国家的企业,所以对高收入国家影响非常有限。

    想要成长为国际化企业的中国公司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与高收入国家大企业发展合作方面,还有一条漫长复杂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