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一年多来,我们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设立丝路基金,广泛开展经贸合作,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全方位推进沿线国家双边、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沿线各国积极对接、共同参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可喜进展。开弓没有回头箭,尽管推进“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将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那样的挑战和问题,但中国践行合作共赢理念的决心不会改变。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将会越来越深入人心,取得更多收获。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中亚访问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建设“一带一路”摆在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三大任务之首。随着中巴经济走廊重大工程项目的即将启动,我国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及相关建设项目将陆续有序展开。这是新时期我国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促进亚欧乃至世界经济合作,都将产生重大深远影响。
建设“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从当前和长远来看,都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首先,是缓解当前需求不足矛盾的有效途径。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增长机理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由供给约束为主转变为需求约束为主,总需求不足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产能过剩是需求不足的集中表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货紧缩趋势凸显,是需求不足带来的结果。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可创造庞大的出口需求,向国外转移过剩生产能力,从而增强对国内经济发展的拉动力。
其次,是破解国内经济长远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供给瓶颈的需要。周边国家多数发展水平不高,与我国产业处于垂直分工状态,而且能源资源丰富。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建立铁路、水运等大运量的便捷通道,有利于把周边国家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他们能搭上中国这列快速前进的列车,实现互利双赢的目标。
第三,有利于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益。我国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目前一半以上是美元资产,其中大部分是购买美国的国债,收益率不高。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将在沿线国家创造许多投资机遇,无论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投资工业、商贸流通业,都将带来比购买美国国债更高的回报。
第四,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周边关系。“一带一路”将把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密切的经济合作必然带来和谐稳定的政治关系,从而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海外投资重点选择
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包括陆地上向北、向西、向南以及海上运输通道建设;在运输方式上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建设。由于同我国毗连的国家多,需要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多,应当按照轻重缓急,进行项目优选。根据财力可能,逐步推进。在选择项目时,应当按经济规律办事,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为此,应当对待选项目进行周密的经济技术论证,确保投资能够按期收回,使投入的资金能够进入良性循环。要对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和各种不利因素作出科学评估,严格按建设程序办事,以规避投资风险。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扩大海外投资,应把握以下投资重点:
一是国内短缺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铁矿、铝矿、铜矿、钾矿等。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对这些能源资源的市场需求和进口量不断增加,对大豆进口量迅速攀升,应围绕这些短缺产品,到海外投资,争取建立海外稳定的供给基地。一般来说,通过股市购买比较成熟的资源类企业股权,可能比直接购买矿藏更有利一些,因为它不需要为开发矿藏而进行相关基础设施投资。
二是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并购。选择拥有较好的科技资源和营销网络的国外企业进行并购,以提高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一条捷径。国际金融经济危机使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经营困难,为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并购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金融机构应当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并购。
三是鼓励企业到海外发展加工贸易。目前,我国机电、轻纺、冶金等行业的企业已经具备了到海外发展加工贸易的能力。鼓励一部分企业到海外发展加工贸易,可带动零部件、原材料出口。在目前出口增长受阻的情况下,通过发展加工贸易,可创造出口需求。也就是说,通过资本输出带动商品和劳务输出。发达国家做这件事很多年,从中受益良多。新兴工业化国家通过在我国发展加工贸易,解决了国内市场狭小的问题。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
四是鼓励企业到海外承揽建设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国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到海外承揽更多的铁路、公路、港口、房屋建设工程,可带动建筑材料、工程机械和劳务出口。应通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发挥我国企业的优势,拓展国外建筑市场。
五是鼓励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机构。为利用国外科技力量,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应鼓励企业到国外去设立科研机构。例如华为公司,把互联网方面的研究机构设在美国,把数学方面的研究机构设在俄罗斯,把软件方面的研发机构设在印度,做到了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样做,比请外国科技人才到中国来更为简便,值得学习借鉴。
如何提高海外投资的成功率
到海外投资,与在国内投资相比,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风险较大。为了规避风险,不仅要采取正确的战略,更应讲究战术。总结近些年一些企业的经验教训,如下一些方面应予重视。充分占有投资项目的相关信息。要对潜在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包括对项目的投资收益和风险进行缜密科学的分析,对投资对象国的法律、文化、风俗充分了解,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慎重进行投资决策。借助我国驻外机构和当地咨询公司的帮助。我国驻外使领馆具有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的责任和义务,有志于到海外投资的企业,首先应听取我国驻外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应当聘请熟悉当地法律和投资业务的权威咨询机构作为参谋。在这方面舍得花些小的投入,可能会带来大得多的收益,而且会减少失误和损失。
尽可能采取多元化的股权投资。要根据实际情况,避免单打独斗。自己一家单独投资,决策上会更方便,但一般抗风险的能力较弱。如能寻找几个不同国家的合作伙伴,特别是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往往能增强投资项目的安全性。这方面已有不少经验教训。发挥行业协会在投资中协调功能。为了避免国内企业在海外投资中自相竞争,应当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向日本企业和日本的行业协会学习。日本企业很少出现在国外投资中自相竞争的现象,主要是行业协会发挥了重要的协调作用。
同步推进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
扩大海外投资,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将转移到国外,主要是转移到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去。而我国农村仍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总量仍有2.6亿人,占全社会劳动力总量的36%。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只能种不足7亩地。农业劳动生产率不足全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三分之一,是当前城乡收入差距大的根本原因。根据农业部的测算,在北方单季农业地区,一个农民种100亩—120亩地;在双季农业地区,一个农民种50亩—60亩地,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赶上全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农民的收入才能赶上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农民才能成为一个体面的职业。因此,重新聚焦农村改革,通过推进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使他们的家属转移到城市,才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在鼓励海外投资时,应尽可能避免大量就业机会流失到海外,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尽快向非农产业转移。这是从全局角度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从国外经验看,凡是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都是在基本消除了城乡收入差距之后才实现的。如果我们有6亿多农村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仍然不到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要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是不可能的。所以,扩大海外投资必须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郑新立)
(责任编辑:武晓娟)